《新英格兰杂志》Didier Pittet教授等关于手卫生的全文翻译如下:
手卫生
Yves Longtin, M.D., Hugo Sax, M.D., Benedetta Allegranzi, M.D.,
Franck Schneider, and Didier Pittet, M.D.
N Engl J Med 2011;364:e24.
概述
医院感染(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s,HAI)威胁病人安全,是病人住院期间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在发达国家,约5-10%的住院病人罹患医院感染,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医院感染导致的负担可能更高。手卫生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但是在医务人员中手卫生的依从性往往低于40%。
在医疗环境中,手卫生具有多项功能:可预防病人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预防医院环境受到潜在病原体的污染,预防病人间微生物的交叉传播。手卫生与其他适宜的保护性设施合用还可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职业性感染的危害。
洗手设施
手卫生基础设施包括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或肥皂、水、干手设施如干手纸巾或毛巾。具有最佳抗菌效能的速干手消毒剂一般含75-85%乙醇、异丙醇或n-丙醇,或含有上述成分的混合体。如按照欧洲标准委员会或美国测试与材料协会制定的标准进行过实验室测试也可使用低浓度酒精含量(即60-70%)的速干手消毒剂1。速干手消毒剂中必须含有润滑剂以保护皮肤。速干手消毒剂瓶子应放置于随手可取之处—离最可能使用的区域的距离应小于1m—或者是医务人员随身携带小瓶装速干手消毒剂以供随时使用1,2。
肥皂是可以去除脂质和污物的去污剂,其抗菌效能主要源于肥皂与手搓洗和流水冲洗联合应用可以机械去除皮肤表面的细菌1。
洗手指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对手卫生指证有明确规定1。为更好的理解手卫生的指证,需要对微生物病原体在医疗场所的交叉传播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4:
人类的皮肤和黏膜上定植有各种微生物种属。病人入院后,这些微生物逐渐从皮肤和黏膜上脱落至病人周围环境中的物体上(如床单、床旁家具等)4。因此,医院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环境,其中一些区域如“病人区”由病人和接近病人的区域组成。而其他一些区域如走廊和公共区域由于医务人员、病人甚至访视者的污染也会被微生物定植。潜在病原体主要通过医务人员的手而导致其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的交叉传播。因此,为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传播,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之前以及进入“病人区”时,必须进行手卫生,尤其是接触病人前进行手卫生至关重要5。如果手接触远处物品如门把手时,为避免污染必须在实施病人看护的部位实施手卫生4,5。必须在接触“病人区”外的物品和进入“病人区”之间进行手卫生,手卫生的最佳时机为直接接触病人前5。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区”外的任何物品前也应该进行手卫生5,该步骤可限制微生物向看护区的传播。由于病人周围的物品受病人皮肤菌丛的污染,接触病人周围的物品如监视器、床头柜、床栏杆等时也应进行手卫生,尽管此时并没有与病人有直接接触。
身体的某些区域必须尽量避免微生物的接触,这些区域包括宿主防御缺陷区域如黏膜、皮肤破损部位(如外科伤口)以及侵入性装置插入部位(如血管导管、导尿管、气管插管)4。必须避免将定植于医务人员手上、病人皮肤上以及病人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导入这些免疫防护功能低下的区域。鉴于此,在接触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前、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必须进行手卫生以避免细菌的定植以及继发感染。最后,手卫生还可保护医务人员。某些医护操作可使医务人员暴露于具有潜在感染性的体液中,如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为预防感染和定植,即使无可见污染而且是戴手套操作,在进行可能暴露于体液的操作之后必须进行手卫生1,4,5。根据WHO规定,需进行手卫生的5个时机包括:接触病人前、进行无菌操作和清洁操作前、暴露于体液后、接触病人后和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
手卫生方法
手卫生方法有两种: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和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手消毒时,将足量手消毒剂挤入一手手掌,另一手与之揉搓,直至消毒剂覆盖两手所有表面1。然后再两手掌相搓,为使手消毒剂达到手背侧指间区,用一手手指揉搓另一手手背并手指交叉揉搓。在手心侧重复该步骤以使手消毒剂达到手掌侧指间区。弯曲手指使指背在另一手的手掌中揉搓以清洁手指远端背侧。将指尖分别在对侧手掌中揉搓以清洁指尖和指甲下区域,用一手手掌握住另一手拇指指肚,揉搓清洁指肚。双手均需重复每一步骤。 整个手消毒过程需20-30秒(图1),应揉搓双手至完全干燥以保证最大消毒效能。若20秒之内手已完全干燥表明手消毒剂用量不够。
洗手时,应先用水润湿双手,在手上涂上能够覆盖整个手表面的肥皂,使劲揉搓双手,根据手消毒的步骤(图1)完成洗手过程。双手完全洗净后,用流动水冲洗,用干手纸巾、毛巾擦干或干手机烘干双手。用纸巾或毛巾轻轻拍打双手使之干燥避免使劲擦拭以防止手部擦伤。避免重复性使用的毛巾,因重复性使用的毛巾可能导致会交叉感染1。干手后,使用纸巾覆盖龙头关闭龙头以防止重复污染。整个洗手过程需40-60秒完成。
手卫生方法的选择
在绝大多数临床情况下,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是较易接受的手卫生方法1-3。与肥皂洗手相比,速干手消毒剂的主要优点是易于使用、抗菌效能高、耗时短、皮肤耐受性好1。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洗手而不能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手部有可见血液、体液、蛋白性物质污染时以及手暴露于可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时(如艰难梭杆菌或炭疽杆菌)1,3。使用厕所后也必须洗手。
手套的合理使用
手套可预防微生物从医务人员的手现病人传播1,4并且可降低医务人员从病人获得感染的风险。在进行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如血液、体液、黏膜、非完整皮肤)、或者为接触传播病原体(如艰难梭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或感染的病人进行医护操作时应戴清洁、非无菌检查手套。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1,5。使用手套时如有手卫生指证,医务人员必须脱去手套、进行手卫生,如果需要然后再带上另一副手套。脱手套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因为手套可能会破损而且在脱手套的过程中手可能会被污染(图2)。手套不能重复使用,不能消毒手套,因酒精可降解手套材质导致手套出现破洞或渗漏1。
首饰与指甲
在医护操作中,不能戴戒指和手镯,因戒指和手镯可增加皮肤的细菌含量1,3。如果要戴婚戒的话,可将其戴在项链上。在某些医疗机构中,可能会允许戴婚戒。因此请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规定而决定是否戴婚戒。长指甲与耐药菌的感染暴发密切相关1,3,因此指甲必须剪短((长度<0.5厘米),不能佩戴假指甲,因为它们与耐药菌的感染和交叉传播的暴发相关1。如指甲油的完整性未被破坏,那么可以使用指甲油。指甲的疾病如灰指甲必须马上治疗,因为这些疾病可降低手卫生的作用。
洗手的副作用
反复使用手卫生产品可能会发生刺激性皮炎1。常见症状包括皮肤干燥、瘙痒、有时甚至会皲裂、出血。偶尔会发生过敏性皮炎。破损的皮肤更难于清洁而且可能更利于细菌的定植、进而利于细菌的传播。常使用护肤产品1(图3)、尽量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2、洗手时避免使用热水1、除非需要尽量避免使用手套1、戴手套前完全干燥双手1等可预防出现皮肤刺激症状。尽管极为罕见,依然有医务人员的手上发生“骤然燃烧”的报导1,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手上依然浸有酒精时所产生的静电火花所致。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应确认手完全干燥后再接触其他物品。
有些手卫生产品(尤其是速干手消毒凝胶)在重复使用后,可能会使使用者有蓄积的感觉。洗手可纠正这种感觉。但医疗机构最好选择不会引起这种蓄积感觉的产品,以最大限度地增强手卫生依从性1。
宗教问题
尽管有些宗教禁止使用酒精,但所用宗教均接受酒精的医疗用途并充分意识到了酒精性手消毒剂在医疗活动中的价值6。如,伊斯兰教允许酒精作为医疗制剂使用。
手卫生的促进
多种策略的的综合实施可有效促进手卫生。这些策略包括制度系统性的改变(如在医护场所提供手卫生产品)、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教育、监测手卫生依从性、提供反馈意见并将手卫生纳入医疗机构的安全文化中1,2。
结语
手卫生是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操作程序。手卫生为强制性措施而非选择性措施。医务人员必须有意识地实施手卫生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增加病人安全。正确实施手卫生是医务人员能力、专业性和尊重病人的体现。
图1.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的步骤
图2. 脱手套后的手卫生措施
图 3. 护肤产品的使用可预防刺激症状
参考文献:
1. WHO guidelines on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 (http://whqlibdoc.who .int/publications/2009/9789241597906 eng.pdf.)
2. Pittet D, Hugonnet S, Harbarth S,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hospital-wide programme to improve compliance with hand hygiene. Lancet 2000;356:1307-12. [Erratum, Lancet 2000;356:2196.]
3. Boyce JM, Pittet D. 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and the HICPAC/SHEA/APIC/IDSA Hand Hygiene Task Force. MMWR Recomm Rep 2002;51(RR-16):1-45, CE1-CE4.
4. Pittet D, Allegranzi B, Sax H, et al. Evidence-based model for hand transmission during patient care and the role of improved practices. Lancet Infect Dis 2006;6:641-52.
5. Sax H, Allegranzi B, Uckay I, Larson E, Boyce J, Pittet D. ‘My five moments for hand hygiene’: a user-centered design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rain, monitor and report hand hygiene. J Hosp Infect 2007; 67:9-21.
6. Allegranzi B, Memish ZA, Donaldson L, Pittet D. Religion and culture: potential undercurrents influencing hand hygiene promotion in health care. Am J Infect Control 2009;37:2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