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tlztm666

[求助] 透析液反渗水需培养多少天?

 火..
发表于 2010-6-17 22:23:47 | 查看全部 IP:山东济南
回复 1# 依依

我非常赞成您的说法,就应该在进入透析机前预留采样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08:10:54 | 查看全部 IP:北京


1、这个做法没有可操作性。
2、概念错误,在管道末端采样是为了监控输水管道的细菌滋生状况。
3、“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一次”是对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的监测。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要想反渗水的内毒素、细菌监测合格,在RO水的产水端采样可以永远是合格的。除非破膜和采样操作失误。很多医院都是这样自欺欺人的(有个别厂家也是这样欺骗用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6 21:09:46 | 查看全部 IP:广东东莞
回复 7# 依依


    如果有12台机,1月1号机,2月2号机以此类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7 13:33:09 | 查看全部 IP:辽宁丹东
反渗水进入透析机这段管路应有接口,没有的单位将来需要改造,在进入透析机前取反渗水标本,这样应可以实现对每台透析机进行监测。机器越多,工程越大,我们还没有改,省城大医院我们去参观时已经改造完毕,去看一下就明白了,或者咨询机器供应商,他们应该有技术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3 18:03:33 | 查看全部 IP:浙江温州
回复 1# tlztm666
用倾注做,48小时出结果,单位为cfu/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3 18:30:44 | 查看全部 IP:陕西西安
48小时出结果,报告菌落数(单位为cfu/ml)和致病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3 19:48:29 | 查看全部 IP:北京
本帖最后由 桃子妖妖 于 2010-9-24 20:38 编辑

培养菌培养须一周时间出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3 20:56:14 | 查看全部 IP:浙江温州
回复 4# 米克
你那儿还做菌种鉴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07:49:59 | 查看全部 IP:广西贵港
不是有检验科吗?检验科有专业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10:30:23 | 查看全部 IP:江苏南通
标本送检验科,由他们出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10:58:01 | 查看全部 IP:北京朝阳
本帖最后由 米克 于 2010-9-24 11:02 编辑

最少每月一次细菌浓度检查,采样应在系统消毒之前。如果水处理系统是新安装,建议每周检验细菌直到系统内细菌点数稳定下来(欧洲的要求)。
   采样点要求:采样点最少必需包括反渗水循环管道的第1个和最后1个供水点。如果水管系统带有水箱,则采样点必需包括该设备的前和后。采样前先让采样口冲水60秒。可用酒精消毒采样口,让酒精完全挥发。
   反渗水的采样方法:打开反渗系统,关上球阀,把连接透析机的管道拆下(注意: 无菌操作防止反污染反渗水管内部)。打开球阀,用反渗水冲洗球阀内部60秒。用70%的酒精替要检查的反渗水管球阀下的快接头外侧消毒,最好连续消毒两次。等酒精已完全挥发,用已灭菌的瓶子收集约100 –500 ml反渗水,注意瓶子入口不能碰到快接头外侧。
以上为欧洲采用的取样点和取样方法。
  把样品尽快送到实验室(4小时之内)。把 0.2-0.5ml的反渗水样品平均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样品涂抹步骤最好在无菌平流箱内进行)。最后把培养皿的盖子合上,用透明胶带把培养皿沿边贴上封住,把培养皿反过来(盖子朝下)平放,最好能用透明胶袋把培养皿封上,以保持湿润。培养皿培养温度17-23 0C,168h, (7天)(ISO 13959:2009 )一星期后检查结果。
   采样后如不能在4小时检验,可于冰箱里不超过24小时。反渗水样品平均涂抹在培养基表面,最少涂抹 0.5 ml样品
TSA (trypticase soy agar 胰蛋白酶大豆琼脂)也是合适的培养基(琼脂),可用于检验反渗水和透析液。传统血液培养基(blood agar)和巧克力(chocolate)培养基太浓会杀死受测细菌。
ISO和欧洲 Edtna_Erca最佳实践指南建议使用 Tryptone Glucose Extract Agar (胰化蛋白腖葡萄糖培养基 TGEA) 或 R2A 培养基(培养皿培养温度 20-220C, 120 h)。
   在检查过程中经常会看到细菌培养报告的结果是“0”或“未生长”是因为大家基本上都是使用的传统血液培养基和培养方法,这个方法不适合贫养菌(Oligotrophic bacteria)培养。
   这也是我们有时出现细菌检测合格内毒素却超标的原因之一。

评分

参与人数 1 +20 收起 理由
落花生 + 20 优秀回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11:19:41 | 查看全部 IP:北京朝阳
落花生香版主反应太快了 刚发的帖子就给分了 谢谢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11:40:49 | 查看全部 IP:云南玉溪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第三部分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47626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