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楼主: 拙凌

[其他] “红眼病”的病原体是什么?(答题有奖)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拙凌

红眼病的病原体有细菌引起的,细菌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等,病毒有肠道病毒70型或科萨奇病毒A24型变种,腺病毒某些型 。细菌引起的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病毒引起的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后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虽然症状轻微,但传染性强,极易在人群中形成暴发流行。本病常双眼同时或相隔1~2日发病。无论是细菌引起的还是病毒引起的,其传播的途径和预防的方法基本相似,当前主要流行的是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我们这儿已经有红眼病了,疾控开始布置防控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拙凌 + 2 参与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3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菌?病毒?

何必认真,现在的媒体职业敏感性太强,非要把哈夫病报道成“横纹肌溶解”,恙虫病、脾虫病死几个人非得搞个天塌下来似地。其实不就是是那么回事吗,这些多是常见病,只不过大城市里大医院的大专家少见多怪罢了。再有就是CDC的专家们要显示成绩,要新发现,要防控经费罢了。
       真的希望专家们多下基层走走,看看现实中的卫生院、现实中的个体诊所如何开展工作,看看他们他们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他们能做什么。不要动不动就弄个“国标”要求所有医疗机构项大专家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说个问题,郁闷:当CDC三番五次开会,要求我们对传染病报告要小心,比如说近期的红眼病,眼科门诊一天报上来10多个,可CDC只让我们报3、4个,不让多报。真是很郁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等病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俗称红眼病,归为国家丙类传染病。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拙凌 + 2 参与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谊文




强烈赞同!专业性的东西本来是相互学习,有好资源拿出来大家分享, 是共同学习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你不适合干卫生行业,你适合从政!赶快改行,前途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搞医学的人都就是些爱较真痞子,然而优点正因缺点而生!倘若没有人去较这个真,医学就不会进步,老百姓就不能享受发达医学带来的实惠,医院的门面需要医术高超的医务工作者来支撑,而不是所谓的英明领导!——尽管领导的英明的确能改变医院的面貌,但实际医院的发展靠的却不是领导!
就连说过“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人毛泽东也无法避免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带给历史的拙劣之笔,使中国经济倒退10年,更不要说其他大大小小的领导!
在医学神圣的净土不要带着过多政治习气,我们讨论的仅仅是学术问题,即使争论也是学术之争,为的是医学的进步,为的是老百姓的健康福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4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的共享很重要,近日我院眼科门诊的“红眼病”也骤升,以上内容对我们加强院感流行干预很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它是由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科-韦氏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主要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 ...
dcdl123 发表于 2010-9-21 10:00


“对热敏感,加热到50℃分钟即能灭活。”加热到50度几分钟能灭活?请各位老大们指示

评分

参与人数 1 +4 收起 理由
拙凌 + 4 认真读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性的东西本来是相互学习,有好资源拿出来大家分享, 是共同学习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流行的红眼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我院的做法是:1、疾病流行期间,每天门诊量高峰时达到200人左右,单独开设了红眼病门诊,避免院内的交叉感染。2、病人的候诊区是独立的,要求保洁工,一天至少消毒三次有记录,用500mg/L键之素擦拭门把手、座椅,诊室台面。3、要求医务人员接触每个病人前进行快速手消毒,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了患者。4、有些重症患者输液时开辟了单独的输液间。

评分

参与人数 1 +8 金币 +8 收起 理由
拙凌 + 8 + 8 答题有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5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伍六一

呵呵,很久没有看到您的发言了,今日见您出言议论颇有一种久违的感觉。
关于恙虫、蜱虫之类的东东,就当做是媒体的大惊小怪吧。君不见,此前将NDM-1当做是新型细菌来报道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巴斯德之徒


   
在医学神圣的净土不要带着过多政治习气,我们讨论的仅仅是学术问题,即使争论也是学术之争


说得好!可惜很多时候咱们自认为是学术之争的时候,处于下风的人常常认为是面子之争,最终何谈进步,能保持原有进度就很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untianxiatian 于 2010-9-25 17:23 编辑

衣原体:沙眼衣原体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等
细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等
预防:手卫生,增加免疫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拙凌 + 4 + 4 补充了新的病原体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眼病”的传染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才会患病,接触了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书、玩具、门把手等,才会受到传染。”专家告诉记者,对于红眼病,大家应有预防这方面的意识:比如,患者用过的东西要进行消毒,可以采取煮沸消毒的方式。不要和病人共用毛巾等。
  健康人群要加强个人卫生,不接触患者,不在公共场所到处乱摸。患病后,也要尽量减少公共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5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20# 谊文  小古

呵呵,可能是我制订的游戏规则太严了吧。
其实拟定这条规则时,我也是反复斟酌了很久,最终考虑到我们大多数人是感控人员,不是专业的微生物人员,还是希望大家能尽量地将自己的理解写出来。
给予警告的理由是因为规则公布在先,二位没有遵守规则哦。至于警告,一般期限是三天,今天已撤销。
关于谊文老师提出的论坛打假问题,呵呵,目前我也仅限于这个活动之中,不是这个活动的话,尽可拷贝网络资源以帮助大家,但最好能提供出处。(说实话,如果不是二位会员在同一时间的回复一模一样的话,我也不会发现是完全拷贝)
关于小古老师提出的权威观点,个人认为网络资源未必就是权威,如您所说,引用红头文件才算作有权威性吧。至于大白话的问题,倘若您能用大白话将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也是很好的啊,不过我好像并无此苛刻的要求吧。
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关注并参加这个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dcdl123

回答得很详细,防控制度也不错。希望您尽快将“对热敏感,加热到50℃分钟即能灭活。”中具体的几分钟补充完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眼病的病原体有: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A24V),世界范围流行地区分离出的病毒常为EV70,亚州地区流行分离的病毒以CA24V为多,我国历次流行中各地区也都分离出EV70或CA24V,或两种病毒同时流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拙凌 + 4 + 4 指出了我国历次流行的病原体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病毒A组24型、腺病毒3、7、8、11、19型和37型的变异株。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拙凌 + 2 参与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普及版)  
时间:2010年09月17日  文章录入:网络资源管理员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1969年首先西非加纳暴发流行,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80、90年代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一、预防控制措施如下:

1.  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

2.  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

3.  医务工作者检查及治疗操作后必须认真用75%乙醇消毒双手及用品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本病流行期间,医院需要设专台门诊,避免交叉感染。

4.  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



二、对病人的管理:



1.  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2.  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3.  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暴发流行期间根据疫情,有关部门可责令暂时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场所,减少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

4.  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病人最好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基本知识问答

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

2.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

3.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潜伏期是多长?

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人群易感性如何?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6.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起病急,潜伏期短。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7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诊断?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符合病例:在夏秋季,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2-3小时或1-2天潜伏期,急剧发病或爆发流行性、传播快的急性结膜炎或角结膜炎,具有结膜高度充血、水样分泌物增多、耳前淋巴结肿大,部分伴有角膜上皮性病变等特征,可以作出临床诊断。另外,对结膜囊的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有助于病毒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病毒A24变种的确定。

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治疗?

临床上可用抗病毒眼液如0.5%病毒灵眼液,0.1%疱疹净眼液,5%吗啉双胍眼液,干扰素眼液或0.2%阿糖胞苷眼液,开始时每小时一次,3天后逐渐减少次数,晚间涂环胞苷眼膏或抗生素眼膏。有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加用表皮生长因子眼液或眼表面润滑剂或人工泪液促进上皮修复及保护上皮。有前房炎症时加用散瞳剂或非甾体抗炎药。

9.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预防?

患者应进行隔离,尤其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患者的洗漱用品应消毒,患者禁止进入公共浴池及游泳场。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