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到科学,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怎么判定一种情况是科学,一种情况是伪科学?的确,对科学的判定历来都是很复杂的。但是复杂,并不等于就不能够判定。科学有他的规律、定律与基本的原理,一般的情况下,违背科学常识与科学原理的东西肯定是有问题的。即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能够说他违背了科学常识,相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感觉他违背了生活常识,但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来没有推翻过任何一个经典理论,只是对经典理论中不完善的部分作了补充,使之更为完善。许多人误以为,爱因斯坦是对牛顿的颠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爱因斯坦其实是对牛顿的超越,而不是颠覆。“相对论”之所以会引起巨大的轰动效应,是因为这个理解解释了牛顿经典力学与光学所不能够解释的现象,相对论具有更为强大的解释力,但是,即使是“相对论”,直到今天也仍然没有被停止过质疑、争论,他科学研究上的老对手,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丹麦的波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争论至死没有停止过,他们的讨论一直争吵到上帝那里。科学只是研究追求真理,并不代表就是真理本身。而科学追求真理的方式,常常就是以讨论的方式进行的。在批评、质疑与讨论停止的地方,真理就死了,科学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真正的科学研究是从来不怕来自同行的质疑、证伪与验证的,不仅如此,科学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求真的精神,就是质疑问难,就是怀疑与批判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导致了科学研究常常有新的发现、发明与创造。科学本身就是要让人在相信一个事物之前,要对方拿证据来,没有证据的东西,只能够作为假设存疑。假设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是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是令人信服的证据。想像也是科学研究所需要的,但是想像也只是科学方法之一,并不是令人信服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