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二、手术切口的分类
一、手术切口的分类
SSI的发生与手术野所受污染的程度有关。既往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I类清洁切口、II类可能污染的切口及III类污染切口。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方法不够完善。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情况,目前普遍将切口分为4类(其中II+III类相当于原来的II类),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分类
类 别 标 准
I类(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 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II类(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III类(污染)切口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
IV类(严重污染-污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严重污染-感染切口为40%。确切分类一般在手术后作出,但外科医生在术前应进行预测,作为决定是否须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