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与防护
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因此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预防非常必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变异,血源传播性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其中艾滋病及其病毒携带者近年来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广大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的操作,如注射、采血、输血、手术、内镜、透析以及病人各类标本的采集、传递、检验等,因此医务人员也面临着职业暴露感染极大风险。
职业暴露预防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工作之一。为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感染控制科根据医院实际落实“全员培训”思想,拓展培训渠道,认真整理编写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手册》。该手册详细介绍了常见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种类,职业暴露的情况及处理方法、步骤,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血源性传播疾病
(一)血源性职业暴露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
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特别是随着人群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病毒感染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增多,职业暴露与受感染的危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常见的血源性疾病有哪些?
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指致病因子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易感者感染的疾病或综合征。许多致病因子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已确定的血液传播疾病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梅毒、疟疾等,其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最为常见与突出。职业性接触血源性疾病的医务工作者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1、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乙型肝炎是医务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乙肝病毒总的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9.75%。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和血制品德传播,慢性感染及病毒携带者血液中HBV浓度很高。实践证明, HBsAg阳性的血浆稀释1000万倍给易感者注射后仍可引起HBV感染。医务人员尤其是外科、口腔科、妇科、产科、内镜检查的医生、护士感染HBV较高。此外,日常生活接触、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亦是乙肝传播的重要方式。
2、丙型肝炎病毒(HCV)
人类对丙肝病毒普遍易感,我国丙肝的感染率一般为3%,受血者或接受血制品、血液透析患者和接触血液的医疗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60%。国内外学者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HCV的主要传播途径50%可通过血液,10%可通过性接触,40%仍不十分明确,目前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近年来输血引起的丙肝时有发生,即使是最轻微的血液接触也可被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被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感染后,60%以上的丙肝患者会转变成慢性肝炎,其中约有50%逐步发展成为肝硬化。
3、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AIDS/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病性慢性体液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已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我国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已经近70万,艾滋病患者8万。据有关报导,确认由病人传染,使医务人员感染HIV的人数已超过60人,且不明原因的医务人员感染比例上升较快。因此医务人员面临着AIDS的挑战及职业感染的危险。
(1)AIDS/HIV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AIDS/HIV传染源。AIDS/HIV感染者的体液和组织液中存在艾滋病病毒,其中含病毒浓度高的体液有:血液、血制品、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而唾液、鼻腔分泌物、母乳、汗液、泪液、尿液、粪便含病毒浓度低。有学着认为只有血液、血制品、精液、阴道分泌物证实与HIV传染有关。
(2)AIDS/HIV主要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但无症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对医护人员构成更大的威胁,此类感染者没有自觉症状,没有阳性体征,一如常人,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每一个HIV感染者都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传染源,医务人员对此要有高度的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