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完善三级感染监测控制体系,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机构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医疗机构要加强对重点科室的主动监测,对侵入性操作环节(例如手术治疗、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透析治疗、内镜操作等)实现全覆盖。通过主动监测,及时发现感染散发病例、感染聚集性病例和感染暴发,持续改进感控工作。医疗机构要定期开展感控风险因素科学评估,明确影响本机构感控的主要风险因素和优先干预次序。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设定或调整干预目标和策略。采取基于循证证据的干预措施,进行科学防控,避免防控过度和防控不足。建立并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开展感染高危人群筛查的工作机制。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感染监测评估工作。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在人员充足情况下,经常下临床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爆发对医院有益、科室有益、个人有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院感人员在办公室可以看到病区医生和护士相关资料,不需要下临床也能够了解患者情况。但是重点部门还是安排每月定期去现场查看,比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