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新增的诸多特色专场中,“医院感染标准:草根挑战权威(六大疑问)”专场无疑是最火爆的专场之一,本专场由付强所长、胡必杰教授和宋晓岩教授三位感控大咖坐镇主持,分别邀请了倪晓平、侯铁英和刘运喜三位权威专家作为“擂台守卫者”,分别就《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这三个国家颁布的规范指南进行“挑战赛”!
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正是本专题的第一场,本场围绕国家《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以下统一简称WS/T 512-2016)向专家提出六大疑问,挑战者乔甫步步紧逼,言辞犀利;应战专家团毫不示弱,经验十足;再加上三位主持大咖的精彩点评穿插其中,场面极其热烈火爆。如果您没有亲临会场,那就一起来围观一下,看看草根与权威的观点,您更赞同谁?
问题一:浓度问题,有效氯400-700mg/L是否可以杀灭分枝杆菌?(来源WS/T 512-2016表C.2)。
问题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国外文献,规定对分枝杆菌消毒需要使用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浸泡30min以上,或者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min以上。
专家团观点
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中低水平即可,结合美国指南和综合考虑,制定了400mg/L—700mg/L的浓度。浸泡消毒和喷洒消毒,与擦拭消毒概念是不一样的,因为擦拭具有物理作用,擦拭过程中大量的污染物已经清除(有研究表明有效擦拭可以去除90%的病原微生物),剩余裸露的病原微生物使用有效氯400-700mg/L完全可以达到消毒效果。加之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对医务人员和环境的刺激很大。而且两个标准的对象也不完全一样,WS/T 512主要针对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更广。
疑问二:(WS/T 512-2016)3.5中提到高频接触表面包括“床帘”,在表1中要求高频接触的表面实施中低水平的消毒,频率≥2次/天。问,床帘是否也需要每日消毒2次?如何消毒?是否应该关注床帘的边缘?
问题依据大量文献表明床帘污染严重,与医院感染暴发相关。
专家团观点
“床帘”指的是隐私帘,并不是所有的隐私帘都是高频接触表面,要分区域来看。比如普通病房就不是,但重症病人,有插管、呼吸机,血液体液飞沫喷溅,存在多重耐药菌暴露的,那么每天消毒2次并不为过。如何消毒取决于隐私帘的材质,布帘并不是真正的隔离帘,隔离帘建议是硬质的,方便清洁。如果做清洁消毒,不管是核心部位还是边缘都要做到。有条件的还可以选择抗菌隔帘,半年不需要消毒,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也较合适。所以既然设有隐私帘就要考虑材质。
疑问三:菌落数标准,(WS/T 512-2016)表1中,中度风险区域微生物采样要求菌落数≤10cfu/cm2。
问题依据国外指南建议不要常规、无目的采样,也没有制定相关标准,有研究性文章中是以2.5cfu/cm2作为清洁的标准。
专家团观点
GB15982中规定Ⅰ、Ⅱ类5 cfu/cm2,Ⅲ、Ⅳ类10 cfu/cm2,我们在制定WS/T 512-2016时,对中度风险感染区域微生物采样的要求,套用了GB15982。国外2.5cfu/cm2从某种意义而言是针对重点科室为主。我们还是以国内标准为准。
疑问四:不同等级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频率问题,按照本标准中5.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每天要擦拭4次?
问题依据国外指南推荐消毒频次为每日1次或每周3次,有可见污染时。
专家团观点
挑战者提及的是英国指南。亚太地区环境清洁指南明确指出分区,低中高区域与我国制定的完全一样,国情有差异,我们制定标准还是参考比较相近的亚太地区指南。
疑问五:WS/T 512-2016 3.14中规定的高度风险区域包括: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区域划分问题,如何确定定植患者?全院临床科室很少有没有感染的。
问题依据大量文献研究全院很多科室都存在感染病人,该如何进行区域划分。
专家团观点
标准的是根据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情况而定的。如果普通科室发生感染,强调的是针对感染患者居住的病房进行清洁消毒升级,如单间、强化消毒,从低中水平升至高水平消毒,这是制定的初衷。除非感染暴发才涉及整个病区的处理。所以这里的高风险区域仅仅针对某个病房或者区域,一间病房内有感染病人,如果跟病友无关,将病友请出,如果有关,整个病房加强消毒。至于感染还是定植患者应该由临床医生来判断,如果有主动筛查措施当然更好,但是目前该条件很难达到。而且这里的定植患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以耐药菌为主,但不排除其他致病菌。
疑问六:清洁工具使用后要按照标准进行清洗和消毒,为啥还要分区分颜色?
专家团观点
分颜色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后续采取何种消毒方法,目的是为了监管,防止保洁人员工
作疏忽拿着抹布到处擦,颜色区分后比如红色的抹布即便是反复擦拭也仅限于污染区,而不会拿到清洁区使用。所以清洁工具分颜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管,与后续的复用清洗消毒方法没有联系。
思 考
感控“草根”是国家规范的执行者和践行者,相信通过这次草根权威大PK的碰撞与交流,会为我们感控同仁带来更多的感悟和思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有依据可循及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是不是应该使用批判的态度去阅读文献和规范呢?我们期待,明年的大会上草根与权威的“较量”,会更加的激烈和精彩!
挑战者和专家团个人简介
挑战者:乔甫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兼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秘书,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管理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委会青年委员。
应战专家,国家规范制定者:倪晓平
浙江省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分会常务委员,医院消毒学组组长,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消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后援团专家,国家规范制定者:钟秀玲
中国煤炭总医院特聘专家,亚太区医院感染控制会学术委员,卫计委国家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专家,北京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专家。
后援团专家,国家规范制定者:武迎宏
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院感染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