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气消毒:参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
6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
6.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可选用下列方法净化空气: a)通风; b)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 d)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e)化学消毒; f)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二、检验科微生物室和PCR室有生物安全柜,免疫室、生化室、常规室、HIV初筛实验室需要台面紫外线照射吗? 参照《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进行。
中度风险区域 medium-risk area: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 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5清洁与消毒原则 5.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5.2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 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5.3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5.4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参考 WS/T 367执行。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5.5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5.6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 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5.7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工作 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手卫生应执行WS/T313的要求。 5.8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 薄膜、铝箱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5.9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5.10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5.11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 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5.12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5.13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 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5.14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方法参照:附录C附录C(规范性附录)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