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24-9-28 08:11 编辑
讲者:许小敏
整理:米宏霏 审稿:王超 王莉
前言 微生物病原学检查对于当下精准化抗感染治疗的意义不言而喻。那么面对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检验结果,如何抽丝剥茧,去伪存真,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最有用的微生物学证据指导临床治疗呢?宁波市第二医院许小敏主任在SIFIC2017全国感控年会上为大家指点迷津。
病原学检查在抗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角色? 基石:病原学检查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医疗费用均有积极意义; 微生物实验室是抗感染治疗的“眼睛”; 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参与临床实例讨论,深化临床医生对抗感染治疗的需求的认识; 临床医生与实验室人员的充分沟通有助于改善提升双方工作。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工作内容? 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包括对病原体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院内感染防控:监管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临床会诊:对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技术支持(检测及治疗),跟进治疗过程。
两种常规治疗模式:经验性治疗与病原治疗 经验性治疗(empirical therapy): 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及敏感性选用药物; 药物的选择建立在耐药性监测数据基础上; 常选用广谱、强效抗菌药物作为治疗初始的必然选择。
病原治疗(目标治疗,target therapy): 根据阳性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理想之选); 对于院内感染、重症社区感染病例,应尽可能明确病原体,得到目标治疗; 积极、及时、准确地留取微生物标本也很重要; 一些微生物培养结果未必完全可靠,需要结合临床分析,加以取舍。
关于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困局 以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例,其中微生物检验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痰标本较多报告的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草绿色链球菌等人体正常菌群,尝尝误导临床,目前此类状况有所改善。(舍!) 微生物标本送检前使用过抗菌药物,往往得到阴性结果;(舍!) 门诊受限于均次费用及临床医生思维,送检较少;(管理难点) 苛养菌及特殊培养受限于客观条件,不易开展;(技术弱项) 血清学检测较为因收费昂贵,较少开展;(迫于无奈) 微生物人员对某些细菌(如卡他莫拉菌等)不能识别。(提升水平,内在需求!)
关于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
关于实验室外,微生物标本监测的环节……
关于微生物标本“真阴性”的几种情况 1.常规的痰、灌洗液50%阴性率,可能漏检的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 病毒; 少见特殊病原体,如分支杆菌或非结核分支杆菌。
2.脓标本中的专性厌氧菌和苛养菌(淋球菌)难易培养得到。 3.已使用过抗菌药物: 如何破局? 加强急诊的送检,未使用抗生素前的送检等。
关于微生物检验中的革兰氏染色作用 判断标本的合格性; 标本菌群初始状态的确立与培养条件的选择; 致病菌初步判断; 与培养结果互相对照,提高检验准确性; 初步报告,为临床快速选择药物和处理提供辅助意见; 不同方法、不同部位重复送培养:尽可能获取病原体。
强调:微生物学快速检查方法发展很快,但“眼见为实”的显微镜检查仍然不可忽略和废除,镜检是微生物人员基本功!
培养阴性与炎症指标异常,取谁舍谁? 临床实例:某54岁男性患者,高处坠落致头部外伤后,行左侧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6天,气切带管从ICU转回神经外科病房,出现不明原因发热。 细菌培养:脑脊液涂片+培养均为阴性。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痰涂片加培养(有气管插管):肺炎克雷伯菌3+。提示肺部感染? 炎症指标: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多,葡萄糖降低,支持颅内感染的诊断!!!
予抗感染治疗(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患者白细胞下降,脑脊液糖恢复正常,体温平。 结论:培养阴性,未必就不存在感染,需要结合其他证据加以确诊!
培养阳性,是否感染? 1.微生物培养结果阳性,需要结合临床体征、血象、影像学资料等判断是污染、定植还是感染。 2.若判断为感染,下一步则需要: 依从阳性结果及药敏选择针对抗生素; 阳性菌敏感与临床无效之判断; 阳性菌耐药与临床有效之判断。
举个例子感受一下: 某62岁男性患者,主诉“咽部疼痛2月,加重伴发热1月”入院,查体扁桃体1度肿大,有脓性分泌物附着;外院喉镜检查:颚扁桃体白色糜烂,舌根扁桃体中度增生肥大,局部白色糜烂。入院后血常规:WBC 15.0*109/L,NE 82.2%。 首次咽拭子结果涂片示:见大量上皮细胞、革兰阳性球菌,未见真菌菌丝及孢子,培养:阴沟肠杆菌4+,考虑为定植,未予用药;考虑化脓性链球菌为主,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g q6h ivgtt。(经验性治疗) 1周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未平,再行咽拭子培养:阴沟肠杆菌3+,药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遂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q8h ivgtt。(根据病原学依据,目标治疗) 又过了6天,抗感染治疗依然无效,请微生物室人员采样(临床科室担心是采样方法的问题,微生物室人员清除表面脓苔后,再行采样。正确的采样是基础,及时送检是手段)。涂片示: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改用利奈唑胺0.6g po q12h进行治疗。(正确采样) 各种抗感染治疗无效后,行穿刺,患者最终诊断为淋巴瘤。
该病例反思 咽部标本培养:应报告A群β溶血链球菌与溶血隐秘杆菌。其他咽炎中非致病菌不要报告,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感悟 患者的体征,微生物标本涂片、培养、鉴定与药敏结果,影像学资料,血象,炎性指标,以及肿瘤、风湿免疫病的种种结果,往往让人困于其中难以理清头绪。临床工作中多加积累经验,抽丝剥茧破除迷雾,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最终找到真相,需要做到“取”与“舍”。取其符合逻辑,舍其矛盾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