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感染治疗是否合理? 入院时给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伏立康唑口服:患者上次出院时,肺部感染未完全治愈,出院后继续服用抗真菌药物,本次入院肺部CT示存在肺部感染,但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参照《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患者属于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既往曾有产ESBLs细菌感染、反复住院、反复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功能低下),此时抗菌药物的选择似乎可以更积极些。 全身化疗第七天,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伏立康唑静滴:此时患者骨髓抑制严重,中性粒细胞检不出,参照IDSA发热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治疗指南(2010版),此患者属于高危患者,且最高体温40.1℃,伴有畏寒寒战,寒战期留取血标本,结果回示大肠埃希菌(产ESBLs),更换抗菌药物依据比较充分。 全身化疗第14天,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去加万古霉素+伏立康唑静滴:患者体温正常后再次发热,体温最高39.2摄氏度,伴畏寒,考虑存在目前抗菌治疗方案未覆盖的细菌感染,阳性菌感染可能性大,加用去加万古霉素依据较充分。 全身化疗后第18天,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去加万古霉素:患者目前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明显好转,复查血培养,结果阴性,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停用伏立康唑,由于患者仍处在粒缺期(中性粒细胞数:0.11X109),继续抗细菌治疗。 全身化疗后第25天,造血功能恢复,患者停药出院。 2.症状好转后是否需要降阶梯治疗? 这个问题一直是小编工作中的一个疑点,关于粒缺期患者感染症状好转是否需要降阶梯治疗,目前业内存在两种看法,第一,不需降阶梯,因粒缺期患者比较特殊,一旦发生感染,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死亡率高,风险极大,因此主张抗菌药物应用至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完全恢复后直接停药。第二,应降阶梯,此时患者抗菌药物的选用几乎是全覆盖,且级别非常高,此类患者需化疗多个疗程,粒缺期反复使用抗菌药,在症状好转时不降阶梯治疗,易产生多重耐药菌,之后的治疗将面对无药可用的局面。您是如何考虑的?欢迎继续跟帖告知小编~~ 3.此患者在防护上需要注意点什么?(宣教:口腔、肛周护理、鼻粘膜出血等,保护性隔离、层流病房等) 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粒缺期患者由于免疫功能极差,极易发生口腔的真菌感染、肛周感染,因此应针对患者的饮食及个人卫生情况加强宣教,并鼓励患者适度活动,合理膳食、多食易消化食品,减少便秘的发生。病房每日定时通风。 口腔及肛周护理:督促患者每次进食后温水漱口,预防口腔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便后避免使用材质较硬的纸张清洁肛周,并用温水清洗等。 保护性隔离:严格落实各项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转入层流病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