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高地厚

[讨论] 对于监测,我有一个想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16: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监测都是为了掌握发生发展趋势,防患于未然。然而环境卫生学却与众不同。第一,客观上来讲,以往国内外的院感事件很少是通过环境监测发现的苗头,往往都是通过症状发现,而后才通过采样查找原因;第二,监测周期和培养周期太长,一般一季度监测一次,一般从采样到培养出结果要2天,很难及时发现问题;第三,监测的结果可信度有多少,超标能否直接确定采样点有问题,是否存在人为干扰因素;第四,结果的判定多是以菌落数多少定性(有些要求不能检出致病菌),而不是着重看是否致病菌或者菌种之间的同源性关系,这就极大地降低了样本的使用价值。
菌落超标仅仅说明了环境微生物含量较多,存在潜在危险,但若出现致病菌尤其物表出现致病菌则表示已经危险,存在传播。院感暴发中的传播可不是看得达到多少菌落,而是看是否有这种菌。
所以,在不考虑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我的观点是以临床症状为感控起点,做好感染病例监测,仅在发生聚集性病例时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且必须做同源性分析,进行逆推查找原因,进而控制感染趋势。
那时,或许应该叫环境卫生学检测而非监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7 16: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格按照规范做是过程,检测是按规范做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3 15: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常检查与监测相结合,能更好的推动工作进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5 11: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老师的观点,最近今年有感控专家提过不建议常规做环境卫生学监测,希望能从国家层面解决这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