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乙肝和丙肝的最新指南
推荐理由
1、新增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建议根据我国《丙型肝炎筛查及管理》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管理。
2、新增促进疾病进展的高危因素。年龄在 40 岁以上、男性、嗜酒(女性或男性 50 g/d 以上)、合并感染 HIV 并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肥胖、胰岛素抵抗、合并 HBV 感染、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高铁载量、合并血吸虫感染、肝毒性药物和环境污染所致大的有毒物质、遗传因素等。
3、新版指南还进一步阐明了发病机制。丙型肝炎肝损害的主要原因是 HCV 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学反应,其中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起重要作用。 4、指南对 HCV 基因分型的方法及意义进行了具体描述,并表示应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该检测。新增了 HCV 耐药相关基因检测、宿主 IL-28B 基因分型。 5、抗原检测是在缺乏 HCV RNA 检测条件时才考虑进行的。统一 HCV RNA 定量检测单位为 IU/ml。 6、目前的无创方法对于肝硬化的诊断效能优于显著肝纤维化 7、新指南的抗病毒治疗目标已从「持续抑制体内 HCV」转变为「获得治愈」、「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体现了随着研究的不断进步,治疗方案更为显效。与此同时,也考虑到了进展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以及肝移植患者的治疗目标。 8、明确就诊前 6 个月都在急性丙肝的诊断考虑范围内。指南还明确地提出抗 -HCV 及 HCV RNA 阳性可作为慢性丙肝诊断依据之一。肝活检病理诊断可以判定病变程度。 9、新版指南的禁忌症人群删减了未戒断的酗酒 / 吸毒者、银屑病、既往抑郁症;补充了对干扰素、利巴韦林不良反应高度不耐受,2 岁以下儿童等内容。并对相对和绝对禁忌证做出一些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