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09-5-30 14:28 编辑
关于上述讨论,我有以下看法:
1、首先,制定的三级医院一类切口感染率<1.5%。如何评价?哪家医院有这个指标?不瞒你说,我就没有。根据定义,一类切口感染率是同期一类切口手术病例内的感染病例的百分比。你的医院一类切口手术病例全部都监测了吗?大多数医院都是监测几个主要手术吧?那应该是被监测一类手术的切口感染率。该监测范围,可以代表全院的一类切口感染率吗?大家自己想象一下。
2、其次,关于一类手术切口的定义和划定界限。大家清楚了吗?各学科微创手术的一类切口或打孔、引流切口,算不算呢?大家自己思考。因为这决定了总病例数,统计时的分母的大小,会影响感染率的数据。
3、最后,一类切口手术病例完整数据的采集该怎么做?手术室提供?病案室提供?自己查阅?微机统计?准确吗?为了各医院的该数据有可比性又该怎么做?各省的院感质控中心应该做些什么?也提请大家思考。
最后结论:目前的医院一类切口感染率指标,一没有准确性、二没有可比性、三没有实用性,四没有可操作性。还是结合本院实际,对部分有可控措施的一类切口做好跟踪随访,监测指导,减少感染,来的更有意义些。
欢迎拍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