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秦铭田曼夏雯王慧云史圣云陈倩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4月一2(X)7年3月确诊1 073例CAP患儿,年龄1个月~14岁,入院当天取下呼吸道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同时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病毒病原,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测定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基因片断。用MYCO.II试剂盒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结果病原检测阳性者819例(76.33%),细菌培养阳性441例(41.10%),其中肺炎链球菌7.36%,流感嗜血杆菌8.94%,副流感嗜血杆菌3.63%,金黄色葡萄球菌3.36%。表皮葡萄球菌2.33%,大肠埃希菌3.73%,卡他莫拉菌2.89%,肺炎克雷伯杆菌3.17%,阴沟杆菌1.96%,其他菌3.73%。病毒检测阳性247例(23.02%),RsV阳性13.79%,副流感病毒1、3型5.87%,腺病毒1.21%,流感病毒A 0.84%,流感病毒B 0.74%,副流感病毒2型0.56%。痰检肺炎支原体阳性318例(29.64%),肺炎衣原体阳性63例(5.87%),沙眼衣原体阳性39例(3.63%),混合感染260例(24.23%)。未检出病原菌254例(23.67%)。
结论南京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以细菌居首位,肺炎支原体次之。病毒病原是2岁以下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
[ 本帖最后由 gjs661 于 2009-3-14 19:4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