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14-4-22 11:21 编辑
最近在修订制度,对于“B超探讨的消毒问题”甚是纠结。虽说论坛曾对该问题有很多讨论,但大多以个人看法或经验提出,原因是没有相关规范的支持。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在2013.12.31日出台,该规范的重点环节:(四)超声检查: 1.超声探头(经皮肤,黏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隔离膜等。 2.每班次检查结束后,须对超声探头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当拿到次规范与B超室主任探讨时,他依然对“消毒剂影响探头”存在疑虑! 到底如何做?再次与大家讨论: 1、经皮肤的B超探头仅接触完整皮肤,按照《消规》,5.2.1 c)可做清洁处理。 2、经完整皮肤接触传播的疾病有哪些?不知国内外有没有关于经皮肤B超探头引起的感染事件呢? 3、如果要消毒,可否采用消毒患者皮肤的方法来替代?——说实话,这不现实,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文字而已! 4、酒精属于中效消毒剂,消毒效果可靠,且易挥发,但用作探讨消毒是否可取?——B超专业人员坚决反对。 5、如果使用塑料膜,能否正真做到一人一换是个问题,原因是这样的做法意义何在?只怕临时应付使用而已。 6、具有消毒作用的耦合剂,其中的消毒成分是什么?消毒原理又是什么?长期和探头“亲密接触”,会不会有影响呢? 7、耦合剂粘粘糊糊,并非擦一、两下就能彻底清除,如果不能彻底的清理耦合剂,两位检查患者之间会不会也存在交叉感染呢?如此“消毒”,似有“掩耳”之势! 以上是我对B超探讨消毒问题的困惑,请大家为我此次修订制度提供帮助,不甚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