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2505
- 最近打卡:2025-09-15 07:57:37
|
本帖最后由 小小牧童 于 2014-3-14 10:42 编辑
非常感谢丁老师的课件,受益匪浅!
不过对于您课件中的一个概念,我想请教下,也同时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就是“血管相关性感染”。
我个人的理解是“血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不是一个概念,并不能等同。
血管相关性感染:符合以下3条之1: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可以看出,该3条都离不开血管的感染性变化,第一条是穿刺部位要有脓等感染表现,第二条是皮下走行部位(其实就是血管)需要有感染表现,第三条要求局部有压痛,也是说的局部血管的感染依据。这里面包括了静脉炎等一些情况。
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其感染诊断里并没有提及血管的一些情况,应该属于菌血症、真菌血症或者败血症类的,其感染主要是血液这种液体内含有致病微生物,而静脉炎这一类是不能算入的。
所以,血管相关性感染指的是血管(比如血管壁等)的感染,
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指的是血液内部血流中的感染。虽然都属于血液系统,但在感染部位上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对等。
这两个概念我会把它分清楚的原因是:ICU的三管监测时候,是应该只监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而应该剔除血液相关性感染。如果算在一起,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个人理解! 希望老师您给我解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