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玛丽医院感染控制之经验借鉴:转载(海滨医院博文)(2011-10-20 12:10:24)
玛丽医院是香港最大的综合医院,设置病床1400张,仅ICU床位70余张,是骨髓、肝脏移植中心,血癌为其重点专科。该院非常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且控制管理理念与方法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借鉴。
一、管理组织及职责
医院设感染控制委员会,委员会设主任1人,工作人员按每200床/人设置(国际标准250床/人)。职责:(1)制定政策如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召开感染控制委员会。(2)对全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教育培训。(3)指导临床感染治疗的会诊、预防,控制抗菌药物及消毒液滥用。(4)对重点部位(ICU、早产儿室、手术室、移植病房等)进行调查。(5)采取标本(每月有1000份标本)。
二、控制方法
1、宏观上已不上报感染率:因人为因素太多,感染控制委员会主动监测报告,以检验科检测到阳性微生物开始,从电脑报告中看有无暴发流行。
2、抗菌药物及消毒液应用:原则上无感染即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在手术室才给1次或1d。确定感染必须要做细菌涂片,有感染用一线药,出报告后依据选药。消毒液应用同抗菌药物一样严格限制,只允许内镜使用,手术室只有污染手术才使用。
3、护理操作:(1)膀胱冲洗已不常做,尽量少插尿管(用尿片),但不留置尿管以减少感染,用硅胶导尿管,气囊用无菌水,接尿容器每例患者1个。(2)手术前备皮已不做,汗毛用皮贴,头发用剪刀剪,术前接近手术时间洗澡,皮肤消毒用氯己定乙醇。(3)手术室地面、台面非感染手术用清水擦洗1次,中央空调湿度40%-60%、温度22℃。(4)手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所以手卫生特别重视,除重要感染洗手外均用擦手液,其简便易行,依从性高。(5)所有无菌物品均为小包装,不用储槽、持物钳,供应室不是每个医院均有,是几个医院共用一个中央供应室,有利于发挥人员、设备优势。
4、保护职员:根据国内外防护进展定期对所有职员进行自我保护、防控知识培训,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强,怀疑职业暴露后都能及时上报,免费提供疫苗及监测。
值得借鉴,好。


学习一下!消毒液应用同抗菌药物一样严格限制,这在国内目前似乎还没有提到呢!
确实与国内有很大差别,希望能有机会去学习。
本人对“ 消毒液应用同抗菌药物一样严格限制,只允许内镜使用,手术室只有污染手术才使用。”这句话很感兴趣,楼主能否详细解释? 谢谢!
指导临床感染治疗的会诊、预防,控制抗菌药物。要求感控人员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细菌耐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目前,只有感染科主任兼任感控科主任才有资格会诊,否则,即使感控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掌握的很好,也是没有会诊资格的,只是可以提出建议或与临床医生沟通探讨。
如果消毒药只允许内镜使用,那么物表和地面的消毒等,是否意味着可以不做了吗?值的商榷。

学习一下新理念,有启发和促进作用。
有好多新理念,值得学习!
差别很大啊,人家都已经这么做了,我们这儿的意识还欠缺呢....尤其要给相关领导做好培训,才能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本帖最后由 轻风 于 2011-11-24 08:01 编辑
采取标本?是全院的微生物标本还是环境卫生学标本?确实消毒液的管理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不光是理念先进,实实在在的感控工作更超前(与我们相比)。
请问“消毒液应用同抗菌药物一样严格限制,只允许内镜使用,手术室只有污染手术才使用”,1、我们通常肌肉注射、静脉穿刺前不用消毒剂做皮肤消毒吗?2、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该如何处理?
我非常赞成“供应室不是每个医院均有,是几个医院共用一个中央供应室,有利于发挥人员、设备优势”这个观点。
下载保存起来,培训时也让我院的医护人员了解一下先进的感谢控理念和技术,看看我们自己是多么的落后,为何迟迟不能改变自己错误的习惯,希望了解后应有所触动。
新理念确实值得借鉴,到我们这级医院还是行不通的,因为环境不同,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就不容易做到,就是术前洗澡,因为病室内没有病人的洗澡设备。急症病人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平时到病区做物品表面细菌监测提前都让护理人员用消毒液擦拭一下操作台面,不知这样做是否合理。请老师们指教。
对我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值得思考!
以word文档的形式做了一个对比的分析,欢迎大家指正。
要学习更新观念,玛丽医院的经验值得借鉴。
看到一个清新、自然、淡定、怡然的院感,和我每天的忙碌、焦躁是鲜明的对比。
要结合实际,香港的可以借鉴,不一定正确。要论证一下。
我院现在也是无菌物品均为小包装,不用储槽、持物钳。
值得借鉴,但要结合实际,学习一下新理念,有启发和促进作用。
很好的介绍,方法很简单,值得学习。
希望有更多的细节资料,香港在院感知识的宣教方面做的很到位。
1000份标本指的是什么,院感科采样标本吗
希望学习到更多的资料,可能是地区的区别吧,香港在院感知识、技术、宣教方面方面做得比较好。
学习一下新理念,有启发和促进作用。
可以借鉴一下他们的新理念,也许以后我们也会这样,但不是现在。
几年前曾经有专家强调物体表面清水擦拭,可是由于耐药菌的出现以及去年听了胡教授关于消毒方面的课,又提倡应用消毒液擦拭,到底应该怎么做,期待新版消毒技术规范很快出台。
我们老年科专科医院,每天有的换药碗和换药钳、敷料太多了大部分还有槽
下载学习改进,谢谢老师!
要学习更新观念,但要结合实际
消毒液应用同抗菌药物一样严格限制,只允许内镜使用,手术室只有污染手术才使用,第一次听说,值得借鉴。
首先医生不用上报院感病例了,但在大陆很多医院信息化软件都未配备,院感科根本无法监控;其次确实很多医院不具备洗澡条件、很多微生物实验室技术力量及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不经验用药过渡,直接依据培养和药每敏结果用药做不到;还有就是消毒剂管理,像ICU言这种耐药菌存留的重点场所,物表不消毒能行吗?
学习了,还是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来操作。
有机会去学学看看啊

新理念,我们老年科留置尿管患者还执行隔一日膀胱冲洗
“汗毛用皮贴,”皮贴是个什么样的?可以上传照片,看看吗?在哪里能买到?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许多方面差距还是很大的
下载学习了,观念更新很重要,羡慕院感人也能出去见见世面,我们这儿目前只是医生护士每年能去香港学习,院感人还没有这个条件,希望领导能重视,哈哈!
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我国要更新消毒液应用同抗菌药物一样严格限制,是需要一个过程,观念的转变是不容易的,需要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的还不是很好

先抓抗生素,再抓消毒液
香港玛丽医院的感控内容与我们差不多,只是他们感控意识更强,充分体现了执行力。我们要做到这一步,还需要继续努力。
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尤其是备皮和洗手那部分
才做院感工作 值得学习 我们医院从去年取消了储物槽 纱布 棉球采用小包装 社区都用一次性的
我同意科室不再上报院内感染,院感科通过化验室的化验结果监测有无爆发,但还有一个问题,不做培养的感染呢,例如:上感。
曾到过新加坡医院参观,人家的地板亮得照见人,而我们的地板。。。。。。,所以是否使用消毒液擦拭地板还是要看国情的。。。。。。
要是有相片就更好。

对我很有启发和借鉴,值得学习
下载学习了,谢谢老师,香港玛利亚医院就是先进。
确实与国内有很大差别,希望能有机会去学习。
有好多新理念,值得学习!
超前的意识、先进的工作方法,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新理念,值得借鉴。消毒液的使用也应该控制,这样对医生,护士和患者都有好处。有的消毒液对人身体还是有害的。
要学习新理念,玛丽医院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 消毒液的使用太多了。
蓝蓝天白白云 发表于 2013-1-8 09:09
要学习新理念,玛丽医院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 消毒液的使用太多了。
先进的技术,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低的话,如何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全面监测,个人认为未上监控软件的话,还得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值得学习,可是到我们这儿总有一种执行不力的情况,人为因素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