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605
- 最近打卡:2025-05-14 08:23:53
|
楼主 |
发表于 2012-4-19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材使用及监测方面,高雄长庚医院的感染管制师苏丽香从医疗器材感染管制措施、医材监控的流程及效果的监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们普遍认为国内医院在这方面与台湾的管理模式与管理要求十分接近。我们国家2009年出台的消毒供应中心3部分强制性行业标准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要求已基本和国际接轨,并且国内大多数医院和台湾一样,都使用3M的化学监测试纸和生物监测包进行监测,这也是我们与台湾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面零差距的原因所在。
抗生素管制,台湾的做法是制定用药准则并公布实施;监控长期用药(大于二周)、剂量不足、频次不对之处方;提供多种药物供医师选用;限制或停止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之药物,若第一、三、四代头孢菌素等。这些其实也是我们医院抗生素管制的措施,但我们缺少强有力管理手段和科学、及时的用药指导。台湾的抗生素管制理念是,抗生素管制绝非只靠一个政策、一个人、一个科来完成,必须是全方位多科参与的。首先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用药进行管制,处方抗生素应填写对应之ICD诊断码及电子病历问卷,电脑锁定标准抗生素处方剂量、给药频次,抗生素处方剂量变动必须要写理由,长期使用超过二周必须写明理由,给药频次变动者必须写明理由,以电脑管控每一临床感染症候群得与不得使用之抗生素品种,门诊限使用长效型抗生素(比如头孢曲松)及浓度依存型抗生素,不能使用时间依存型抗生素和短效型抗生素等。其次是由药剂科来管控给药剂量、给药间距及治疗时间,以及抗生素的合并使用、交互作用等,由临床药师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并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承担相应责任。最后是规范微生物培养,不应以培养的有无来管控抗生素之使用,所有痰的细菌培养均应看过涂片等等。
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来说,抗生素的管制与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是分不开的。台湾的耐药菌监测分为一般耐药菌监测和多重耐药菌监测。一般耐药菌是指具有及表现耐药性基因,但医院内仍有可获得的抗生素可以简单的方式治疗者,监测的目的在于提供医师经验性疗法时处方的参考,必须长期监测。多重耐药菌的定义与我们不同,只要是对现行治疗准则的药物均产生抗药性的细菌就算,由于没有抗生素可以治疗,监测的目的在于阻断传播,所以强调立即监测,立即行动。对于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王任贤主任认为,检出菌株单克隆表示人手传播,应立即进行感染管制,多克隆表示抗生素滥用,应加强抗生素管制,并举例说不动杆菌一般与抗生素关联不大,主要是人手传播,而第三代头孢是造成ESBLs的元凶,喹诺酮可造成美洛培南耐药,应能少用尽量少用。由于MRSA、ESBL、AmpC等日益增多,王主任表示再进行监测已没有意义,所以台湾只对VRE、GISA、GRSA、NDM-1等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针对多重耐药菌的阻断措施,王主任很多观点值得我们借鉴或者深思,比如接触多重耐药菌后首选酒精而不是肥皂,所以手上无可见污物时只要快速手消毒就可以了,不用洗手;洗衣房的热水、漂白粉可以消毒衣物,所有衣物(包括多重耐药菌、传染病)全部打包送洗就可以,不需要单独洗,但打包后不允许打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