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基层抗生素依然滥用
作者:江大红 包育晓 杨 柳 李沛珅 来源:生命时报 日期:2014-11-04
眼下正值流感高发期,不少患者扎堆到医院输液,抗生素滥用问题再度引起关注。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推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率已明显降低。但在基层地区,连日来不断有读者投诉“被滥用了抗生素”,《生命时报》为此展开调查。
湖北恩施:小孩一年至少输液三四回
家住湖北省恩施市某县城的罗女士对输液习以为常。她告诉记者,当地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老人,哪怕是咳嗽、发烧、感冒等小问题,去到医院,十之八九医生都会说“输液吧”,而且一输就是五六天。
她今年5岁的女儿,3岁前经常扁桃体发炎,一年少说也要输液三四回。每次做完一些检查后医生便让输液,从来都没有打过针,也很少推荐吃药,更没有交代过输液可能带来的隐患。“我们也知道输液不好,但孩子吃了三四天药,往往没效果,为了让她不那么难受,只能选择输液。一般医生让输五六天,我都会只让先开3天的量。”罗女士说。
罗女士还表示,在该县城,无论是私立医院、镇医院还是县人民医院,都是“主推”输液,且都无法报销。她认为,经济利益是重要原因。以某私立医院为例,输液一次需四五十元,五六次少说也得200元,而打针、吃药则少得多。每次去,她都看到在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放了五六排蓝色椅子,至少三四十个小孩挤在那里输液。
安徽六安:一半病人自己要求输液
在流感高发期,记者在安徽省六安市某公立医院调查发现,病人打“吊瓶”的现象很普遍,有的人甚至早上6点多就排队占位挂“吊”瓶。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里,坐了十几位输液的患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医院中有一半病人都是按照自身经验,一到这里就要求医生输液,甚至直接说出抗生素名称,要求开药、打针、输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来这里输液的患者,最小的尚未满6个月,只是普通感冒,但是家长看着孩子难受很心疼,认为孩子小,抵抗力差,一定要求打抗生素。“其实有些是不需要输液的,但我们劝不动,不给用药家长就发火,认为我们不负责任。”她还表示,有些乡下的小诊所不负责任地大量使用抗生素,部分医务人员自身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缺乏认识,家长见治疗效果明显,反而认为医生医术高明,再生病时就毫不犹豫地要求用抗生素。有的医生甚至为病人同时使用两到三种抗生素。
河南郑州:不让输液还受抱怨
家住河南省郑州市金桥社区的何女士细数了一下,从1月份至今,短短10个多月内,她跟女儿竟然挂了将近30瓶“水”。
何女士今年重感冒两次,牙疼一次,患急性肠胃炎一次,共挂了8瓶“水”。女儿虽然只有3岁,但体质较差,今年共患感冒、发烧等病症10次,其中服用药物治疗仅2次,其他8次都在医院或诊所挂“水”,平均每次2至4瓶,差不多挂了20瓶“水”。“我知道抗生素不好,但不打不行呀!一是医生都开这个,我又急着工作,能有啥办法。”何女士说,女儿一旦感冒就会连续好几天发高烧,不输液根本压不下体温。因此,每次女儿一有不舒服,就会带她上医院或诊所输液。
一位基层医生说:“现在我们这种诊所都用抗生素,太普遍了,感冒发烧基本就是开头孢、挂吊瓶。”她表示,每天大约有20个的感冒患者,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不到5人,可坚持要头孢和输液的就有一半以上,不给开还受埋怨,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专家呼吁:监管抗生素不能走回头路
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看来,导致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依旧滥用抗生素,最根源的问题就是跟收入挂钩。孙忠实说,大医院有设备、化验等收入来源,药费一般只占40%的比例。但对基层小医院来说,设备等跟不上,就要在开药方面动脑筋。另外,部分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有限,对抗菌药的认识没有深化。一些医生认为老百姓看病求的是“短平快”的心理,钱别花太多,但见效要快。为了迎合这种心理,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这“三素一汤”成了很多基层医院开药的标配;最后,基层地区老百姓的健康素养普遍较低,他们把抗生素当作万能药,一病就吃,甚至主动要求吃,混淆了抗菌药和抗炎药的概念。
孙忠实表示,基层医疗机构在国家医疗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就目前而言,他们还处于弱势地位和发展阶段,需要在各方面加强管理,让抗生素的节制跟上步子,不走回头路。他强调,最根本的解决措施是加强各级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制订严格的开药规定;其次,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生的培训,重视继续教育;第三,提高基层医生的工资待遇,在经济上有所保障后,才能避免他们因为利益关系在开药上“另谋出路”;最后,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加强科普教育,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素养,改变他们的用药观念。
关键字: 抗生素,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