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星火

[动态] 战士,为了拯救而不是毁灭:塞拉利昂“埃博拉”首席医生牺牲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7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为人类生命而牺牲的英雄战士致敬!一路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舍克·汗及其他牺牲的老师们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7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08-07 12:26来源:丁香园作者:xiaorong699
       美国 Kent Brantly 医生在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后,于上周六被专机接回美国亚特兰大。之后在埃默里大学医院的特殊隔离病房接受治疗。根据最新消息,布兰特利医生目前病情已经得到好转。此前从来没有一个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在美国接受治疗。
       根据撒玛利亚基金会(Samaritan’s Purse)国际救济组织的消息,布兰特利医生是由一架配备了密闭单位的医疗救援飞机运送,于星期六降落在亚特兰大附近的多宾斯空军基地。照片显示,布兰特利已经能够走进医院。
       第二例患者,传教士 Nancy Writebol,在星期二抵达亚特兰大,基督教宣教机构 SIM 表示。她在埃默里大学医院的同一个隔离单元接受治疗。根据 SIM 的消息,Writebol 病情仍然严重但保持稳定。
       “听到 Nancy Writebol 的病情维持稳定,我们都深受鼓励,她将很快与我们汇合,”SIM 主席布鲁斯约翰逊在星期一发表了一份声明。“她的丈夫,戴维在星期日告诉我,她的胃口已经得到改善。她很想吃她最喜欢吃的菜—利比里亚土豆汤和咖啡。”
      Nancy Writebol 是 SIM 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利比里亚与 Kent Brantly 所在的撒玛利亚基金会一起工作。Nancy Writebol 的丈夫将乘坐单独的航班回到亚特兰大,并将留在这里照顾她。
     撒玛利亚基金会在星期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Nancy Writebol 和 Kent Brantly 都在离开非洲前,接受了一个剂量的“实验性血清”治疗。
       最初,“血清只够一个人使用。Kent Brantly 医生要求把血清给 Nancy Writebol。”但后来 Kent Brantly 也得到一个剂量的血清。撒玛利亚基金会主席富兰克林没有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埃默里大学医院的传染病学专家布鲁斯李本纳医生在星期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医院已经安全地照顾这些病人,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恢复。对于一个出血热病人的治疗,特别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最重要的治疗是对症支持治疗。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高层次的治疗,使患者存活的几率上升。
       支持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或放置呼吸器。由于许多患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相关专家正在待命。
       这样级别的生物安全病房在美国只有四家。埃默里大学医院就是其中之一。李本纳表示,埃默里大学医院有能力治疗这两例患者。生物安全单元是从医院分离出来的。
       在该单元,每一个病人都有两个护士照顾,还有一个四人的传染病医生团队负责治疗,医护人员都经过特殊训练,才能进入病人的房间。
      病人呼吸的空气都要经过高效微粒空气(HEPA)过滤器,才能排出医院。没有空气再循环系统,单位里的工作人员都不存在危险。病人的排泄物,包括粪便,将冲入公共下水道系统。由于废物处理将杀死废水中的任何病毒,公众没有感染病毒的风险。
      美国公共健康服务中心已建立了对付这些病毒的有效方式,从公共下水道系统出来的东西都不具有传染性。杀死埃博拉病毒并不是特别难。任何标准消毒剂都能杀灭该病毒,因此不认为在美国会由于这两例病人而出现其它感染病例。
      患者可以通过玻璃窗看到来访者。他们还能通过电话和对讲系统进行谈话。Kent Brantly 的妻子 Amber,在星期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她已经能够看到她的丈夫,他现在精神很好。他感谢大家的祝福,并请求大家为Nancy Writebol 的安全返回继续祷告。
      由于目前没有埃博拉病毒的疫苗或治疗方案。李本纳表示,他和他的团队正在与 FDA 和国立卫生研究院讨论给予患者什么类型的实验性治疗。
        此前,该隔离单元还治疗过 SARS 患者和马尔堡病毒疑似病例。
信源地址: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293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黎卫士 发表于 2014-8-7 17:59
2014-08-07 12:26来源:丁香园作者:xiaorong699
       美国 Kent  ...

抗击埃博拉一线纪实:与恐惧和疲劳斗争的医护人员们
2014-08-10 20:50 来源:丁香园作者:步步非烟字体大小-|+
随着 CDC 调查两名美国驻利比里亚医院工作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原因的深入,国防部分子病毒学家 Joseph Fair 博士(现担任疫情重灾区塞拉利昂卫生部特别顾问)不无感慨地表示,很可能最终答案远比多数人意识到的更为简单:这两人是累得精疲力竭了。
疫区医护人员在照料患者的同时,自身也无时无刻地遭受着恐惧与疲劳的身心煎熬。WebMD 健康新闻为此特别采访了抗击埃博拉一线的专家 Fair 博士,追随他的视角看一看这些“战地医生”们每天需要经历着怎样的生活。
埃博拉感染病房中工作的医护人员们需经过异常艰苦而严格的特训,每天工作时分要从头到脚白色防护装备全副武装,这种防水工作服称作“特卫强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即所谓的个人防护设备(PPE)。
Fair 回忆道,“身着特卫强防护服时简直透不过气,你可以想象就像置身于极其闷热的环境之中。此外,你还需头戴护目镜、脚穿橡胶靴、手着外科无菌手套。整整 10 个小时就在这样从上到下的严密装备下,不吃不喝,轮班工作。即使偶尔鼻子发痒,你可能下意识抬手去挠,下一秒你又会无奈制止这一愚蠢动作,因为这样很可能造成感染。”
疫区生活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组成,不经意间就造成了一次次的意外病毒暴露,不是工作人员不训练有素,也不是他们不小心,只是大家也是凡人,某些下意识的动作可能在平常没什么,在疫区就可能是致命的。
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医疗资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更为糟糕的是,许多塞拉利昂当地凯内马政府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因极度恐惧感染已不来上班了。Fair 无奈表示,“这就像是打仗一样,对不对?有人冲锋陷阵,就有人畏惧逃跑。”
Fair 之前曾在凯内马政府医院工作过,但此次前来支援的他责任更为重大。他需要帮助协调美国及其他国家送往疫区的派遣物资,努力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Fair 沉重表示,目前仍坚守在医院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几乎濒临身心极限了。“在这里,医护人员需要经过特别集训,指导其怎样穿防护服、如何预防感染。毕竟这里的工作人员之前从来没有应对过这样的出血热疫情,当中多数人甚至从来没有穿过防护服。”
“每天工作所要面临的突发状况是危险而难以预测的。你无法控制正在接受诊治的患者突然向你呕吐一身,你也身不由己地每周不停地工作 90 个小时。在这种***般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每天医护人员所要面对的都是生死之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塞拉利昂已有 50 名医院工作人员不幸罹患感染,约占该国确诊病例的 11%。在利比里亚,死亡病例中有 15% 是当地工作的医护人员。
CDC 表示,两名美国医疗援助人员是如何发生感染的,可能永远不得而知了。CDC 主任 Tom Frieden 博士在上周工作简报中表示,身处疫区的每个人都要小心防备感染的发生,不仅要保护医护人员,还要保护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若没能谨慎控制好感染态势,医院则有可能成为最大的传染源。
Fair 对此表示赞同,但他指出,防控感染措施仅仅对严格遵守它的人们起作用,一旦有人一不小心疏忽了,传染就很容易发生。个中细节他再清楚不过了,就在数周前,Fair 因此失去了两个最亲密的工作伙伴,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不幸罹患感染死亡,给他带来了难以释怀的伤痛。
这两名牺牲的医护人员均是富有传染病防控经验的人,曾经历拉沙热(埃博拉病毒近亲)疫情照顾病患。“他们是有专业经验的医护人员,但是此次战役不同以往,他们每人都肩负着超出之前 10-20 倍的工作量。”
在此期间,Fair 也曾怀疑患病而一度检测自己的血液标本。
Fair 回忆说,当他抵达凯内马之初,还曾亲切拥抱问候护士长 Mbalu Sankoh。这个在他心目中有着母亲般温暖形象的亲密伙伴,两天后不幸突发高热,之后 8 天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我试图压抑伤痛情绪,但却难以平复,因为之前从未失去过如此亲密的朋友。”
信源地址: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296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舍克·汗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9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舍克·汗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和扩散,国家卫生计生委 19 日印发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与疑似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卫生计生和质检部门密切配合,做到无缝衔接。详见:http://t.cn/RPmewR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4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伟大的医学战士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埃博拉,总算是听到一个好消息了。美国媒体22日报道,两名在利比里亚感染埃博拉病毒并回国治疗的美国人相继出院。其中33岁医生肯特·布兰特利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活着真好”。
  但是,对于两人康复的确切原因,参与救治的医生和医疗专家也不知道,“暂时无法判定究竟是试验性新药起到了关键作用,还是布兰特利和赖特博尔凭借有力的支持性治疗战胜了病魔。”
  与此同时,联合国系统埃博拉病毒疾病高级协调员戴维·纳巴罗呼吁各方为疫情可能进一步加剧做好准备——“疫情要么趋于稳定,要么开始上升,我真的说不好。”
  凶猛的埃博拉下一步究竟会走向哪里,我们真的不知道。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信,面对肆虐的埃博拉病毒,有的国家出于种种原因选择了撤出本国医疗人员。而中国的做法是——继续派遣医疗专家到疫情第一线。
  有媒体这么报道:相比一些国家口头上宣称帮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却早早撤走本国医生,又召回驻疫区国外交官的做法,中国的做法在非洲和世界上备受赞誉。
  我们确实受到了很多赞誉。
  有南非媒体把中国援非医疗队称为来自中国“龙的礼物”,实际又慷慨;德国学者梅斯奈尔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慰问以及中国专家和医疗队不顾危险挺进或者坚守在疫区不撤回,是向非洲和世界表明,作为新崛起的大国,中国会承担国际责任。中国不仅关注非洲的贸易,也关注非洲的公共卫生,是非洲真正的朋友……
  但是,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也听到另一种声音——反对向西非派遣医生。这种非主流的声音主要来自医生群体,他们从实际的医疗水平出发,来驳斥把中国医生送到疫情一线,甚至以“飞蛾扑火”来形容。
  “别的国家都把自己的医生撤回了,我们还把专家往险境送。人道主义援助不是只有这一种愚勇的方式。理由:
  1、我们没有成熟手段治疗该病毒引起的疾病;
  2、医生去如同飞蛾扑火,毫无意义;
  3、每个月一周期派遣医生大大增加了医院人员紧张的问题;
  4、医生返回增加了将病毒带回来的风险;
  5、不能拿国际人道主义关怀来绑架中国医生。”
  前几天,小编在微博上无意看到一条微博,博主是个美丽的女孩,在微博里透露她的未婚夫即将去往灾区支援。当小编联系她采访时,被回绝了,是这么说的,“他们不是第一批,目前在国内进行相关培训。属于随时待命阶段。他说战士不能当逃兵,医护工作也是一样。”
  此刻很落俗的想到了那个经典之问:谁是最可爱的人?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微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