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学会中,究竟设多少个学组比较合适?
目前我们设立了十大学组:1、医院感染流行病与感染暴发预防控制学组
2、消毒技术、药械与供应室管理学组
3、手卫生、空气净化与隔离技术学组
4、临床微生物学组
5、临床诊疗与抗菌药物应用学组
6、医疗废物管理学组
7、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学组
8、ICU感染预防控制学组
9、职业安全与生物安全学组
10、综合管理与教育培训学组
过去几年,不少人向我提出,希望扩大学组数量。
十大学组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随着学科的发展,感控领域的拓宽,优秀感控学者的不断涌现,新一届学会
究竟多少学组数量比较合适呢?
我认为学组,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发挥作用!
呼吸病学分会,目前成立以下学组。几乎每个学组开展工作都是有声有色。
感染学组
肺癌学组
哮喘学组
呼吸治疗学组
烟草病学学组
间质性肺疾病学组
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介入呼吸病学学组
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学组
感控学会的学组,如何开展工作,需要向兄弟学科学习,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胡教授说的精辟,不图多但求精,让每个学组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带动学科发展。 赞同胡教授的观点,学组的设置要看工作开展情况而定,但求精而提高水平,让感控人有收获,并且有利于整个学科的发展。目前的设置就比较科学,如果需要扩大的话,可以增设内镜和口腔感染预防控制学组,口腔科的感染控制非常有必要。 是否实行各学组公布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中包含SIFIC广大感控一线所急切需求标准化的内容?
学组建立常规工作标准,当前工作重点改进项目、操作标准、完成目标;
学组建立循证感控的多中心课题(继续发挥在ICCHINA的带领下多学科合作的优势)
SIFIC 成立以来,建立了组织,管理核心,推举出黄埔军校精英,出版了几部有影响力的感控书,显现感控论坛的声音对政策的影像推动作用,那么,大规模的联合作战也即将拉开序幕,成就感控管理军事化! 如果单设一个大院长特殊培训组就好了,让所有的院长必须要参加医院感染培训,否则不得上岗,那我们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就好做了。 支持胡教授的决定,只是在过去的日子里,感觉在我们国家血液透析方面还是一个感染的高发区,敢问胡教授是否考虑设立“血液透析感染预防控制学组”呢?{:1_9:} 重点部位已经有了,重点部门之手术室和ICU也都有了,是不是成立一个“重点部门学组(包括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口腔、血透、产房、急诊等)” 我认为学组,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发挥作用!
这一点确实很重要,否则就成了追逐名利的手段。如何成为现实?个人认为在学组委员的遴选上要充分考虑其学术水平以及对感控事业发展的热心程度。试想一下,一位学组委员,很少参与论坛讨论,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了解大多数感控人员的诉求;不能在第一时间接触最新最快的感控学术成果,而是抱着老皇历,一味地死脑筋、照本宣科、摆老资格的臭架子;只是独善其身,只是最大化地追逐个人名利,没有一点奉献精神,不能兼济天下。。。如此,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引领感控学科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学组委员的改选可以适当扩大规模,但同时也要睁大眼睛,保证质量,把那些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吸收进来。 个人认为:十大学组如何发挥好作用,扩大其影响,产生引领作用,是新一届学会需要认真思考、更加关注的重点工作。在一届学会的任期内,除了抓好每年的年会外,每年有2-3个学组召开各自的专题学术会议,更深入地研讨专业领域内的感控问题? 介入和动静脉置管在临床上用得也越来越多,应该有一个学组承担起管理的责任。 希望成立科研课题组。 制订预期的目标,定期的交流,开展因地制宜、个性化、可操作性的工作,网络可成为长期、经常性的交流平台。 目前,多重耐药的感染在各大医院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这次优质医院评审中,有很多条款是关于多重耐药菌统计数据和感染防控措施的。
今年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也有专门针对多重耐药检测技术平台的专项。
我在听胡教授的讲课时,也听到胡教授提到,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是目前感控领域的重要课题。
因此,我建议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学组,不知道是否合适?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胡教授说到了实处,不在于你挂多少牌,重要的是做了多少事。 希望各个感控学组,发挥各自的优势,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赞同教授的观点,学组不是越多越好,需要发挥真正的学术作用,推动学科发展和建设。
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不知是否妥当:
综合管理与教育培训是否可以拆分为:
质控管理与评审学组-专注于卫生部检查、质控中心的常规工作、等级评审、JCI认证等各项工作。
教育培训与科研学组-专注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与规划、专业教育培训、循证感染控制研究、科研课题申报等工作。 学组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与组长、秘书的影响力等有关,我们目前的学组有部分没有很好的开展工作,与我们的分组情况,以及大家的参与度不够相关。随着我们感控事业的发展,学组的分组适当进行调整,是应该的,同时也希望各委员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等进入相应的学组,使我们的学组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大学组调整建议,供参考!
1、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学组(包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各项评审、流行病学调查等):如设立,我可以加入
2、感染预防教育培训学组(包含职业安全、培训教育项目、科研设计等)
3、临床诊疗与抗菌药物应用学组(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4、临床微生物与生物安全学组(生物安全与微生物中心密切相关)
5、手卫生、消毒隔离技术学组(包含消毒液的使用、多重耐药菌株管理等)
6、建筑设计、医疗设备设施学组(包含空气净化、水的管理、空调系统的清洁、消毒设备的使用等)
7、手术麻醉、消毒供应中心学组(因他们有密切关系,可实现一体化管理,其他产房的管理也可纳入)
8、ICU、新生儿感染防控学组(管理有类似部分,故可在一起)
9、口腔、内镜、血透感染防控学组(重点管理科室合在一起)
10、医疗保障部门感染防控学组(含环境的清洁、被服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等)
绿叶 发表于 2012-9-5 1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组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与组长、秘书的影响力等有关,我们目前的学组有部分没有很好的开展工作,与我们 ...
非常好的思考!
我觉得,还是限制在十个学组比较好。但是,学组的组成,即涉及的范围,必须调整。 绿叶 发表于 2012-9-5 10:24 http://bbs.sific.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组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与组长、秘书的影响力等有关,我们目前的学组有部分没有很好的开展工作,与我们 ...
很赞同这一学组的调整方案。学组不宜设得太多,分得过细,但最关键的一条是要把各个学组的工作做扎实,不要把学组的工作流于形式上。学组成员要潜下心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为学会的建设和发展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不要说得多,做得少。要发挥学组成员在当地感控工作中的影响作用。 绿叶 发表于 2012-9-5 1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组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与组长、秘书的影响力等有关,我们目前的学组有部分没有很好的开展工作,与我们 ...
绿叶老师给我开拓了思路,是可以分类汇总一下,但我们还是要好好考虑一下哪些来分类汇总更合适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