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发表于 2011-3-10 09:32
回复 1# icchina
总是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赢在时间的前面,可操作性很强,不愧是院感界的带头人。
茉莉花开
发表于 2011-3-10 09:51
我们最近一段时间也在抓病原学的送检,但是血培养的标本送检率还是不高!还没有转变观念!
hongkanghulibu
发表于 2011-3-10 10:35
新的执行力就是行动起来,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hutai6789
发表于 2011-3-10 11:08
理念新、可操作性强,一直是胡教授给我们院感人提供的最好的借鉴,谢谢分享!我们也在抓送检率,但是效果不明显,希望有经验的老师维给点建议。
江敏
发表于 2011-3-10 12:07
细菌学送检率低是很难控制的,尤其是手术科室的送检率明显偏低,上午刚下临床,值得高兴的是,与临床主任沟通后,非常配合,都表示肯定整改。
缭绕
发表于 2011-3-10 12:40
今年我将血培养送检和2部位送检率作为科室的综合目标考核指标!
chenhui
发表于 2011-3-10 15:52
拙凌版主说的我有同感,我院的儿科血培养是全院最多的,但阳性率极低而至他失去送检的信心。
兰兔
发表于 2011-3-10 15:58
双部位采血我们都没办法推广,费用是最大问题,观念也是主要因素
chenhui
发表于 2011-3-10 16:04
上海在执行,希望我们二级医院也能尽早赶上。加强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大力提高血培养标本的送检率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耐药发挥重要作用,但这涉及到几个部门的工作,同时细菌室和细菌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maomaoji
发表于 2011-3-10 16:36
很实用的资料,学习借鉴,相信可以提高送检率。谢谢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1-3-10 22:19
回复 1# icchina
真的是务实的给力行动!
期待下一步的“六个政策一揽子计划”。
楚楚
发表于 2011-3-10 23:07
回复 1# icchina
确实很多院感工作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给力,质控中心布置工作就是一种很好的给力形式。是不是在后面增加一列,如果未送血培养,请说明原因?
血培养漏检率是否持续下降,将作为本项目考评的主要依据。是否会导致造假?当然有专职人员把关,但在医院的荣誉面前,会不会家丑不可外扬?刚刚读过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其中有段话对我挺有启发的,他说“做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服务的意识,好的管理不在于驾驭他人,而在于有足够的管理智慧。”众所周知,血培养是最有价值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但阳性率低、费用高,阻碍了血培养的送检率。如何使血培养真正为病原学诊断服务,真正让患者的钱花得值,很难。。。
toto
发表于 2011-3-11 08:20
回复 2# zhangfh(星火)
星管医院好多病床哦,有多少院感专职人员呢?取经……呵呵!
星火
发表于 2011-3-11 08:31
回复 33# toto
医院做大做强,恐怕还在发展吧,4000张也指日可待。我省一家医院已经5000张床啦,据说平均奖金一万呵。感控是滞后的,人员肯定远远不够!
茉莉花开
发表于 2011-3-11 08:40
回复 18# 拙凌
同感啊!昨天在周会上说了提高血培养送检率,散会就有主任跟我说,送了血培养,病人都出院了,结果还没有出来!
星火
发表于 2011-3-11 08:57
回复 32# 楚楚
感控的理念对于临床不是超前,可能是滞后,或者困惑更多!国外的甚至港台做的很好的,在大陆难以推进!?血培养的阴性结果国外更高,但还在继续不断做,送检率远高于我们。一方面说明临床微生物对临床诊治合理应用抗菌药的重要,另一方面重视流行病学对临床的意义。
血培养是西医实验医学的重要理念,认识病原体,不放弃丝蛛马迹?血培养是我们感控从西方学来的利器,确实需要花力气做精做强!
布衣
发表于 2011-3-11 09:10
回复 1# icchina
谢谢胡教授及时提供最新消息!上海市院感质控中心工作理念超前、务实,值得全国同行好好学习!
借用胡教授的调查表,也对我院的住院病人血培养漏送、漏检情况进行一次首次摸底调查。
春夏
发表于 2011-3-11 09:11
一方面我们努力推行血培养的送检,临床医生也逐步有了意识,但是另一方面,阳性率总是不能得到明显提高,实 ...
拙凌 发表于 2011-3-10 09:00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阳性率太低!!
红狐狸
发表于 2011-3-11 09:19
费用问题及培养结果对临床的实际指导意义,临床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执行起来就容易多了,否则,就成了现代的“马谡”啦
rhxc6465
发表于 2011-3-11 09:51
我们医院的抗菌素合理使用是药剂科管,院感协助,血培养两部位采血也只在ICU推行(因为做目标性监测),差距巨大呀!胡教授确实是行业标杆,给我们以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