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厚 发表于 2024-4-3 08:52

手术部位感染一定是院内感染吗?

以前习惯认知中默认手术部位感染一定是院内感染,比如提到的无植入物30天和有植入物一年内,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医院感染的定义是院内获得或者或着院内获得院外发生的,一个术后患者如果是在出院后因为生活卫生问题等把家里的致病微生物带入刀口位置或带管患者自己拔管引起了刀口感染,这种符合院内感染定义吗,符合院内感染定义的目的吗?如果算院感的话,那么这种永远不可能出现暴发,也没有任何调查意义,因为致病微生物来源于患者家里啊,跟医院有什么关系呢。

其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的文本结构也很明显,最前边是对于哪种感染属于院内感染的解释,之后每一个系统的描述都是单纯对某个部位感染的诊断,仅仅是判断某个部位是否感染,如果是,那么再结合前边院内院外的解释来确定院内感染。这里就会发现,手术部位感染诊断标准与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等是并列的结构,也就是说这里的手术部位感染诊断仅仅是判断是否感染,至于是不是院内感染还需要结合是否院内获得这个根本的判断原则。

综上,我个人观点是手术部位感染不一定是院内感染,即使是有植入物的,若因院外期间污染导致感染,均不属于院内感染,我们有义务做好宣教,但我们管控不到的地方不应承担责任,院内感染的诊断对于责任判定也是至关重要的。期待老师们各抒己见,理越辨越明。

臻臻 发表于 2024-4-3 09:37

监测的最终目的,是要看到大数据发展的趋势,及时去干预。
术口的感染,算不算院内感染,这个要因人而异,确实有些是院内的,有些不是。但是作为院感监测的目的来说,都是要纳入纳入监测范围的,我们是针对人群的数据监测,发现异常趋势及时解决问题,个案是可以容错的,摊到个人,那就要看临床怎么分析。
我们要求只要是30天内的感染,都要上报,类似于48小时后的感染都是院感,其实也就是个监测的方法。

jerkran 发表于 2024-4-3 09:55

按诊断标准和监测定义走,有植入物或者手术切口,难道医务人员不应该做好宣教工作嘛,患者参与也是医疗的一部分,相信大多数患者会保护好自己,所以综合来看与医疗相关性大,属于院感比较合理!!!(投票投错了)

天高地厚 发表于 2024-4-3 12:21

臻臻 发表于 2024-4-3 09:37
监测的最终目的,是要看到大数据发展的趋势,及时去干预。
术口的感染,算不算院内感染,这个要因人而异, ...

监测是大数据得管理,为了给监管提供方向,确实不需要太过具体,甚至只要大多数正确就可以。但是针对具体的感染病例,我们需要分析,需要界定是否院内感染,这一点在今后可能会更重要,因为有一些官司已经设计到院感,如果不能明确院感定义,那么责任就没法判,这里还是需要探究和明确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天高地厚 发表于 2024-4-3 12:25

jerkran 发表于 2024-4-3 09:55
按诊断标准和监测定义走,有植入物或者手术切口,难道医务人员不应该做好宣教工作嘛,患者参与也是医疗的一 ...

您的这个考虑也是我最初说服自己的理由,我们确实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手术患者离院后发生感染的风险,但是回归本质,它是院内感染的吗。
我上边也描述的很清楚了,感染诊断标准只是说是手术部位感染,我不否认院外的也是手术部位感染,但是手术部位感染之后还要结合诊断标准最前边的院内院外的判断标准,来判断这个手术部位感染是否是院内感染,这才是我纠结的地方。

我心飞扬魏 发表于 2024-4-3 15:02

很多时候并不是非白即黑的,那么肯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合理的,符合这个就是,不符合就不是,即使有一些争议,也只能按标准来,就像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必须要温度大于38度才算,那么低于38度的有症状的就不是院内感染了吗,很多也是的,但根据标准来判断就将其排除了。

jerkran 发表于 2024-4-3 16:30

天高地厚 发表于 2024-4-3 12:25
您的这个考虑也是我最初说服自己的理由,我们确实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手术患者离院后发生感染的风险, ...
美国司法比中国细吧,医保也比中国严,别人都定义为院感,不报销费用,这个说不过去不是院感,主要医疗相关性大,还有患者参与也是医疗的一部分哦,不是说不可控就不属于医疗相关了

天高地厚 发表于 2024-4-7 10:06

jerkran 发表于 2024-4-3 16:30
美国司法比中国细吧,医保也比中国严,别人都定义为院感,不报销费用,这个说不过去不是院感,主要医疗相 ...

关于可控不可控这个因素,我想到的是对于门诊采血处棉棒处理要求的变化,不可控的因素如果强硬的压给医疗人员,压给医院,也是一种政策上的不作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术部位感染一定是院内感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