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小慧 发表于 2019-5-22 07:39

《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二十七讲之实验研究(四)临床试验资料分析

本帖最后由 大智小慧 于 2019-5-25 08:19 编辑

       《流行病学大讲堂》是SIFIC论坛继《带着问题学规范》、《周五课堂》、《感控时间》等栏目后,又推出的一项栏目。该栏目每周三准时在论坛《感染控制与医院流行病学》版块与大家见面,主要讲述与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的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病因与病因推断、疾病预防与监测、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等。
       《流行病学大讲堂》主讲者为SIFIC的实习版主——临汾市中心医院院感科的刘学智医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堂课配有相应的试题或讨论题,凡参与回答正确者奖励金币2枚,试题的答案会在下堂课揭晓;另外,也面向广大会员征集当期相关内容的问题,参与提问者同样奖励金币2枚,参与解答者,答案被论坛采用,另奖励金币5枚,问题会在下堂课解答。
       还等什么,让我们相约每周三的《流行病学大讲堂》,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与您不见不散!

       注:由于5月29日要参加2019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故下周《流行病学大讲堂》暂停一期,6月5日我们不见不散!

      
第二十七讲实验研究(四)临床试验资料分析
       在制定临床试验方案时,就应规定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及效果考核的指标和方法,在试验结束后,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组,并按研究目的整理分析。临床试验的资料分析步骤一般分为三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一、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前,应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不同的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在实施过程中应仔细、及时、准确、完整、规范、真实的记录表中的各项内容。为了收集高质量的资料,应对研究的全过程执行质量控制。

二、整理资料

       根据研究方案对研究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真实性进行核实,并进一步录入、归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
      

三、分析资料

       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和临床与公共卫生意义的判断。临床试验主要评价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
      

       常用的评价治疗或干预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有:

       1、有效率(effective rate)
       有效率=治疗有效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

       2、治愈率(cure rate)
       治愈率=治愈例数/治疗总人数×100%

       3、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人数×100%

       4、不良事件发生率(adverse event rate)
       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生不良事件病例数/可供评价不良事件的总病例数×100%

       5、生存率(survival rate)
       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开始随访的病例数×100%

       6、相对危险度降低(relative risk reduction,RRR)
       RRR=(对照组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事件发生率

       7、绝对危险度降低(absolute risk reduction,ARR)
       ARR=对照组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事件发生率

       8、需治疗人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
       NNT=1/(对照组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事件发生率)=1/ARR

       在评价治疗或预防疾病措施效果的实验研究中,NNT表示在特定时间内,为防止1例某种不良结局或获得1例某种有利结局,需要用某种干预方法处理的人数,NNT值越小越好。如NNT为负数,表示在特定时间内,用某种干预引起1例某种不良事件所需要的人数(number needed harm,NNH),NNH用于评价干预造成的有害效应,NNH的绝对值越大越好。

【参考教材】
       1、沈洪兵,齐秀英. 流行病学(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3-94.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本堂课试题:
       1、在某项临床试验结果中,以下各项参数表示干预措施效果的大小,除了( )
       A.治愈率
       B.有效率
       C.生存率
       D.病死率
       E.P值

上堂课正确答案:
       1、C

精彩回顾:
       1、《流行病学大讲堂》开课啦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1008-1-1.html
       2、《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一讲之流行病学发展简史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1293-1-1.html
       3、《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二讲之流行病学定义及基本内涵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1562-1-1.html
       4、《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三讲之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特征及应用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1853-1-1.html
       5、《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四讲之疾病频率常用测量指标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2123-1-1.html
       6、《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五讲之疾病流行强度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2380-1-1.html
       7、《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六讲之疾病的人群分布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2628-1-1.html
       8、《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七讲之疾病的时间分布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2867-1-1.html
       9、《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八讲之疾病的地区分布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3093-1-1.html
       10、《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九讲之描述性研究(一)概述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3344-1-1.html
       11、《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十讲之描述性研究(二)个案调查与病例报告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3578-1-1.html
       12、《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十一讲之描述性研究(三)现况调查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3814-1-1.html
       13、《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十二讲之描述性研究(四)生态学研究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4019-1-1.html
       14、《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十三讲之病例对照研究(一)概述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4356-1-1.html
       15、《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十四讲之病例对照研究(二)研究设计与实施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4620-1-1.html
       16、《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十五讲之病例对照研究(三)资料分析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4871-1-1.html
       17、《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十六讲之病例对照研究(四)研究实例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5133-1-1.html
       18、《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十七讲之病例对照研究(五)优缺点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5351-1-1.html
       19、《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十八讲之病例对照研究(六)试题解析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5622-1-1.html
       20、《流行病学大讲堂》第十九讲之队列研究(一)概述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5922-1-1.html
       21、《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二十讲之队列研究(二)研究设计与实施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6136-1-1.html
       22、《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二十一讲之队列研究(三)资料分析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6401-1-1.html
       23、《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二十二讲之队列研究(四)研究实例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6975-1-1.html
       24、《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二十三讲之队列研究(五)优缺点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7402-1-1.html
       25、《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二十四讲之实验研究(一)概述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7740-1-1.html
       26、《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二十五讲之实验研究(二)类型与基本原则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7894-1-1.html
       27、《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二十六讲之实验研究(三)临床试验https://bbs.sific.com.cn/thread-228153-1-1.html

大智小慧 发表于 2019-5-22 07:47

意向治疗分析(intent-to-treat analysis,ITT)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将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病人(试验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试验结束后,对两组结局发生率进行分析时,不管试验对象是否完成试验或者是否真正接受了治疗计划,他们都将保留在原组,不考虑失访和不依从的影响。目的是避免选择偏倚,使各组之间仍保持随机化时的可比状态,可能会低估药物或干预措施的效果。

参考教材1、陈永杰,张秋菊,王玉鹏,等.随机对照试验不依从数据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15,32(04):594-597.

大智小慧 发表于 2019-5-22 07:48

遵循研究方案分析(per-protocol analysis,PP)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对两组结局发生率进行分析时,仅对实验依从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删除不依从的研究对象。当不依从率较高时会高估处理效应,增大Ⅰ类错误。

参考教材1、陈永杰,张秋菊,王玉鹏,等.随机对照试验不依从数据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15,32(04):594-597.

大智小慧 发表于 2019-5-22 07:51

接受干预措施分析(as-treated analysis,AT)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对两组结局发生率进行分析时,按照研究对象实际接受处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删除失访的研究对象。破坏了随机化分组,引入选择偏倚。

参考教材
1、陈永杰,张秋菊,王玉鹏,等.随机对照试验不依从数据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15,32(04):594-597.

利箭 发表于 2019-5-22 07:52

E                                 

小白天使 发表于 2019-5-22 08:00

                              答案:E

ynosmile 发表于 2019-5-22 08:02

                           答案:               E

jerkran 发表于 2019-5-22 08:23

答案:E{:1_1:}{:1_1:}{:1_1:}{:1_1:}{:1_1:}{:1_1:}{:1_1:}{:1_1:}

川页 发表于 2019-5-22 08:27

   答案: E                                       

luojiuhua 发表于 2019-5-22 08:59

本堂课试题答案:E。感谢老师分享。老师辛苦了!

沈艳梨 发表于 2019-5-22 09:04

答案:               E

水滴顽石 发表于 2019-5-22 09:17

答案:                E                                          

xinlianliuhen 发表于 2019-5-22 09:18

                                             E

芳芳123 发表于 2019-5-22 11:24

E                                                               

陈雷123 发表于 2019-5-22 11:44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aosama001 发表于 2019-5-22 11:56


   答案:                  E

jcyyhlb 发表于 2019-5-22 15:43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lyluoxiuhua 发表于 2019-5-22 16:16

答案:                  E

小兵张嘎 发表于 2019-5-22 16:16

                                                E

2432078586 发表于 2019-5-22 17:18

答案:                        E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流行病学大讲堂》第二十七讲之实验研究(四)临床试验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