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说说物表监测的不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
对于物表的监测,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第一就是标准的振荡稀释法,第二就是采样拭子直接涂擦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对结果有什么影响呢?哪一种更准确呢?有哪位老师作过对比呢? 个人认为,前一种方法是量的测定,后一种是质的测定。监测结果分析是侧重于菌量的多少?还是看究竟是否长菌? 这种提法好像有点问题,应该是物体表面采样后的处理程序,一个是倾注法,另一个是直接涂擦法;而震荡、稀释是两个方法都必经的程序,都是属于半定量,前者要精确些但繁琐,后者棉签吸水的量不好控制但易操作。 同意微生态的说法, 我进行一般的监测时,用的标准方法即振荡稀释法。当感染暴发时,因为需要分离到病原菌,我试过振荡稀释法,拭子直接涂布平板法,和震荡稀释法加肉汤增菌法。得出的结论是,第三种方法能培养到较多的细菌,有利于细菌的分离。第一、二种方法在培养24-48小时候,平板上的细菌并不多。 请教:你们做物表用的稀释液中加什么了?(我们是用盐水,门把手.手的监测时常为0)
盐 我们要求护士用酸化水或氯制剂擦,,所有加有相应的中和剂。这样,细菌才能得到保留。 7# clarck7
你这个采样方法是错误的!根据国标《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对物品表面采样的方法如下: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品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品则使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1# mache
不知道这两种监测方法的出处在哪?我们就是依据国标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监测的。 7# clarck7
你这个采样方法是错误的!根据国标《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对物品表面采样的方法如下: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品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5次, ...
沧海一粟 发表于 2009-10-23 12:36 http://bbs.sific.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正确,:victory: 这是物表采样的国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国标"给出的计数去判断。 物表采样前如不使用消毒剂擦拭,培养的结果百分之百是不合格。而使用消毒剂擦拭后采样,才有部分合格。我一直在找到原因,怀疑是检验科操作的问题。而我也认为使用消毒剂擦拭后因为沾有消毒剂,所以应该使用相应的中和剂。不用中和剂培养的结果不可靠。 我认为你首先要明确采样的目的,如是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应使用消毒剂擦拭后采样,应该使用相应的中和剂,
如是流调可以不消毒,不使用相应的中和剂, 使用消毒剂擦拭后因为沾有消毒剂,所以应该使用相应的中和剂。不用中和剂培养的结果不可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