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 发表于 2017-1-14 13:44
【文献评价案例解析】案例认真学习老师分享的量表和文献,现将作业完善后分享,请老师们批评指导。【病例对照文献评价框架】NOS量表
栏目条目评价标准评分
研究人群选择病例确定是否恰当(1’)① 恰当,有独立的确定方法或人员*
② 恰当,如给予档案记录或自我报告*病例定义:PDRPA引起的医院感染的肺炎。诊断标准:肺炎:200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PDRPA:NCCSL2005,纸片扩散法。疑问:2001年至2005年间的病例是否按照2001年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有无排除标准?(这些均未描述)
③ 未描述
病例的代表性(1’)① 连续或有代表性的系列病例*
② 有潜在选择偏倚或未描述*病例选择是否代表性:收集我院2001 年1月-2005年12月PDRPA引起的医院感染的肺炎病例27例。病例选择4年内的由PDRPA引起的肺炎病例。缺少样本量估算依据,因此样本(病例及对照)是否具有代表性值得思考。同时医院感染暴发引起的病例原因与常规监测发现引起的原因可能不同,因此需要区别对待,若混在一起分析容易导致偏倚。
对照的选择(1’)① 与病例同一人群的对照*
②与病例同一人群的住院人员的对照对照选择同期住院的非PDRPA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恰当。对照的选择是否有一定的严格标准,按照1:1配对是否合适?
③ 未描述
对照的确定(1’)① 无目标疾病史*
② 未描述来源对照选择:仅描述了同时期住院,而不是PDRPA(包括敏感菌和MDRPA)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对照的选择和确定是从多少感染病例中进行选择和配比的,按照什么条件进行的筛选,未进行描述。
组间可比性设计和统计分析时考虑病例和对照的可比性(2’)① 研究控制了最重要的混杂因素*
② 研究控制了任何其他的混杂因素**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他混杂因素: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感染前住院时间、吸痰次数
暴露因素测量暴露因素的确定(1’)① 固定的档案记录(如外科手术记录)*
② 采用结构式访谈且不知访谈者是病例或对照
③ 采用未实施盲法的访谈(即知道病例或对照的情况)未实施盲法:病例组是从检验科获取(已知晓感染者);对照组单纯随机抽样其他感染病例(已知感染者)
④ 未描述
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病例和对照组暴露因素(1’)①是②否*是:使用同一评分表对病例组与对照组
无应答率(1’)①病例和对照组无应答率相同*
②描述了无应答者的情况
③病例和对照组无应答率不同且未描述文章中未交待病例组和对照资料信息获取的完整情况,仅仅依靠病例资料的回顾调查,信息偏倚难以避免。
总体得体给予2分。
谢谢田田老师的资料分享,学习了受益匪浅。 高大上的课件啊,真让人耳目一新,感谢老师的分享 木木叶落87 发表于 2017-1-16 11:32
认真学习老师分享的量表和文献,参与直接粘贴上去?还是以何种形式?
您直接粘贴即可,感谢您的积极参与{:1_1:} {:1_3:}流行病学丢的都差不多了,谢谢田田老师的课件!
这是很好的干货,非常棒啊,谢谢田田老师。
这是很好的干货,非常棒啊,谢谢田田老师。 以前用过一个对描述性研究的质量评价量表,来评估研究的可靠性,发现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很多已发表的文献都有硬伤,基本的研究条件交代不清。个人觉得感控研究非常需要这个来规范。谢谢楼主分享{:1_14:}{:1_14:}{:1_14:} 对这一块是短板,下载学习,好好研究一下,张点知识。感谢老师提供的资料 完完全全的干货啊,必须好好的再学一遍{:1_9:} 谢谢老师的经验分享谢谢田田老师分享,很高大上的课件。 第一次接触批判性阅读文献,好好学习一下。谢谢!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下载学习,谢谢老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