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感控路 发表于 2015-5-26 08:44

台湾政府对感控的重视程度应该优于国内,他们在一些特殊的一次性高值耗材上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实际,界定每种耗材的使用次数,感控科与供应室负责把关,并未制订法律文书一定要一次性使用。这样的方法,国内感控专家是否可以推广使用?它可以避免许多原本没有风险的事情转变成地下,反而增加了风险。

石桥wshh1975 发表于 2015-5-26 08:57

本帖最后由 石桥wshh1975 于 2015-5-26 09:00 编辑

1.首先要看此类高值耗材的风险程度,是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还是中、低危险性物品?如果是高度危险性物品,则应保证耗材的清洁、灭菌质量。
2.此类高值耗材打开到什么程度,是否还有内层包装?一般来说,一次性物品是没有内层包装的。
3.是否应用于人体后才发现尺寸不合适,如果已经应用于人体,则需慎重(你懂得)。
4.出现此类问题,按照管理学的思路,应调查统计此类问题发生的频率、科室、人员、类别等相关环节因素,以发现此类问题是系统性风险还是偶然性风险,如果是系统性风险,则说明高值耗材的管理存在重大缺陷,需要梳理环节、流程,发现其中的风险因素,以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如果是偶然性风险,则应统计该问题发生是与物品有关还是与使用者有关,如果与物品有关,则应与供应商沟通,改进标识,如果与使用者有关,则应采取有关考核评价措施。
5.无论打开后是否可以自行灭菌,此类事件都应属于不良事件,存在风险,应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而不是姑息。可以按照PDCA改进,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因为要改进的话需要与医务科、器械科、护理部等多科室协调。

搜索
复制

清清 发表于 2015-5-26 13:24

党菊霞 发表于 2015-5-20 22:39
通过jcl 认证过得老师讲课是说过,其实这些高值耗材都在复用,只是转入地下,检查时藏起来,更是无法检测成 ...

是的,我也发现很多大型的三级甲等医院也在重复使用。我认为应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相关专家商讨复用次数等数据的可行性参考意见,各医院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清清 发表于 2015-5-26 13:27

玲珑 发表于 2015-5-21 16:10
最近我省一位消毒供应中心质控专家到我院指导工作时也曾指出:对于那些打开包装而一次都没有使用过的耗材, ...

但是如何知道是不是没有使用过的(只是打开包装了),还是重复使用的呢?

我心飞翔 发表于 2015-5-26 14:28

为什么会误打?说明科室关于高值耗材的管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即使是误打开也是偶尔发生的事。如果是经常发生就不是“误打”了。

2433418260 发表于 2015-5-26 14:46

科室肯定不能重新灭菌后使用,职能退回厂家重新灭菌!

在水一方0825 发表于 2015-5-26 15:47

玲珑 发表于 2015-5-21 16:10
最近我省一位消毒供应中心质控专家到我院指导工作时也曾指出:对于那些打开包装而一次都没有使用过的耗材, ...

这个很有道理,但消毒供应中心会要求有依据,否则她们也害怕担风险的。

狼头 发表于 2015-5-26 16:16

哈哈 这种情况你懂 我懂 大家懂

昊爱无限 发表于 2015-5-26 16:39

本帖最后由 昊爱无限 于 2015-5-26 16:41 编辑

禅静思语 发表于 2015-5-20 22:32
一次性高植耗材,关键是对“一次性”如何理解,一般对一次性物品的理解都是指“一次性使用”,也就是说,使 ...

我倒觉得,不管是否使用,凡是打开包装都应视其为“已经使用”。至于是否可以采取相应的灭菌措施后“复用”,这个问题和打开使用与否没有关系,是另一个讨论的议题。
关于高值耗材是否可以复用的问题,论坛上有过讨论,记得年会上也进行过辩论。

小猫咪 发表于 2015-5-26 17:05

不能,按医疗废物处理。

禅静思语 发表于 2015-5-26 17:32

昊爱无限 发表于 2015-5-26 16:39
我倒觉得,不管是否使用,凡是打开包装都应视其为“已经使用”。至于是否可以采取相应的灭菌措施后“复 ...

楼主说的很清楚:只是误打开,没有使用。以“打开包装”视其为“已经使用”来衡量楼主的这个“个案”是否欠妥呢?

紫云英 发表于 2015-5-26 21:31

这些高值耗材多数是用环氧乙烷灭菌,而医院大多是高压蒸汽或低温灭菌,方法都不统一,应该不适合吧。

昊爱无限 发表于 2015-5-27 07:57

禅静思语 发表于 2015-5-26 17:32
楼主说的很清楚:只是误打开,没有使用。以“打开包装”视其为“已经使用”来衡量楼主的这个“个案”是否 ...

“误打开”也是打开,只是打开的目的不同而已,我依然坚持打开即和使用是同样的结果,只是污染的程度不同。
在消毒供应规范中,我们要求没有使用的无菌包,但凡过了灭菌有效期后同样要按程序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而不仅仅是”灭菌“

cdh19628 发表于 2015-5-27 08:22

mazuizhou 发表于 2015-5-21 09:20
我们下科室检查时也发现了这种问题,科室确实存在为减少消耗重新消毒灭菌再使用的现象,总感觉不放心,但也 ...

请问老师,是哪些科室存在这样的问题?哪几类高值耗材?谢谢。我们也想借鉴,多去这些科室转转,发现问题。另外也可以到设备科调一下采购单,再到医务处调一下病历,两者核对,查找问题。

默默雅 发表于 2015-5-27 09:05

个人认为尽量不要用,既然是一次性物品,打开后再重新灭菌,会不会影响其性能?

枫桥三贤 发表于 2015-5-27 09:40

玲珑 发表于 2015-5-21 16:10
最近我省一位消毒供应中心质控专家到我院指导工作时也曾指出:对于那些打开包装而一次都没有使用过的耗材, ...

专家老师说的有道理,且符合我国国情

谢进辉 发表于 2015-5-27 10:03

我们也有高值耗材被误开的情况,消毒供应室与手术室老师还扯皮呢,最后让咱们来评断,个人认为,选择适合的消毒灭菌方式处理后还是可以,不然的确太浪费,没人来买这个单,让当班者赔偿又太不人性了,只能适当处罚,给予警示,尽量避免此类时间的发生

禅静思语 发表于 2015-5-27 10:11

本帖最后由 禅静思语 于 2015-5-27 10:24 编辑

昊爱无限 发表于 2015-5-27 07:57
“误打开”也是打开,只是打开的目的不同而已,我依然坚持打开即和使用是同样的结果,只是污染的程度不同 ...

消毒供应规范中没有使用的无菌包但凡过期后同样要按程序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这些是针对的可复用器械,也就是说,这些器械是可以清洗消毒灭菌的。那么,一次性的物品大多是塑料材质,生产过程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完成的,而并非清洗消毒之后才灭菌包装的吧。{:1_7:}
举个例子可能会说的更清楚哈:一次性输液器在无菌包装灭菌之前的流程中,一定是没有清洗这个步骤的吧。

紫百合6 发表于 2015-5-27 10:43

老师们能说说你家医院高植耗材大概有哪些呢?谢谢!

毛毛细雨 发表于 2015-5-27 10:53

不管是高值还是低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使用前都要认真核对后再做打开。如果被个别操作者误打开了,那也应该对操作者适当的进行处罚以警告其他工作人员。应该考虑如何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而不是讨论能否继续使用,给已经犯的错误开绿灯。既然是一次性医疗用品,谁也没有资质说如何再次消毒使用。个人意见。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最近发现的一些问题,请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