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32|回复: 30

细菌药敏与临床药效不符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6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临床指征优先 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吴安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抗菌药物是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类药物 ,抗菌药物的使用涉及到临床各个科室 ,因为感染可以发生于临床各个科室的患者。2001 年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调查资料显示,参加调查的 178 家不同规模医院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 56. 93 % ,25 百分位数的医院达51. 43 % ,最高达 97. 33 %;联合用药比例达 40. 48 %。教学医院与非教学医院相近;床位小于 300 张的医院使用率最高 ,达 64. 57 %。2003 年 8 月调查 89 539 名住院患者的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 。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54. 86 % ,联合用药结果也类似。我国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国外医院报道的 25 %~40 %。Levy于 1998 年曾指出 ,抗菌药物只要使用足够时间和量 ,都会出现耐药性 ,而且耐药性是不断发展的 ,对一种药物耐药的同时也可以对其他药物耐药;耐药性一旦出现消失较慢 ,耐药性可以传播。目前细菌耐药性已广泛出现在院内外感染中 ,已在各地引起广泛关注,已报道出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国内监测结果也表明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因此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已成为临床医学界十分关切的问题 ,因为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不仅增加患者负担 ,影响针对感染的治疗效果 ,而且抗菌药物的附加损害还会加重患者病情 ,如发生二重感染和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压力下产生的细菌耐药性又会影响抗菌药物的疗效。涉及抗菌药物合理或谨慎使用的问题很多 ,本文主要讨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指征问题。Garau
在 “影响抗菌药物限制:伦理学的观点” 一文中强调 ,从伦理学观点出发 ,合理处方抗菌药物的关键在确定哪些患者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并选择能够最快细菌学和临床治愈的治疗方案。哪些患者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就是哪些患者有抗菌药物治疗的指征。
1、诊断与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关系,明确细菌感染的诊断是正确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
前提。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及血、 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 ,只有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才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 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支原体、 衣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如果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 由这些病原体造成感染的诊断不能成立时 ,或者单纯病毒性感染者 ,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因此抗菌药物临床治疗性应用指征主要体现在诊断上 ,我们必须在诊断上多下工夫 ,多积累经验。对于怀疑上述病原体感染的危重患者 ,以及初步诊断为上述病原体感染者 ,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 ,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 发病场所、 原发病灶、 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 ,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 ,这就是经验治疗 ,可以帮助我们赢得治疗时机 ,使患者获得早期治疗。如Leone 等认为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如果知道当地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特点、 患者的医疗史、 临床具体状况 ,使用窄谱抗菌药物也是可能的 ,42 %的患者可以采取降阶梯治疗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 ,进一步降低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 ,打断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恶性循环。但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 ,可以根据药敏结果
及经验用药的治疗效果调整给药方案。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是靶向治疗 ,选择抗菌药物更要有针对性。因此临床医师要根据从业医疗机构的条件采取各种措施尽早查明感染病原 ,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住院患者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 ,立即送细菌培养 ,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送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 、 预防用药很重要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有指征感染本身就是人体同病原体相互作用、 相互斗争的过程,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与病原体之间已形成相互适应、 相互依赖、 相互斗争的关系。感染的发生、 发展、结局主要取决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因此无论是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还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都只是暂时的。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链,保护易感人体;根据感染病原体来源可以将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与外源性感染两种,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人体自身,如皮肤、 肠道、 口腔、 生殖道等处定植的细菌;外源性感染的病原体来自人体外部,包括环境、 动物或其他人;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只是保护易感人体的措施之一,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预防感染的其他措施,包括预防接种等增强人体抵抗力的措施、 洗手等切断感染链的措施、 隔离感染者或保护性隔离等控制感染源的措施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也是有指征的,如内科及儿科领域抗菌药的预防应用在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 ,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 ,则往往无效。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 ,常不能达到目的。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 ,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 ,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普通感冒、 麻疹、 病毒性肝炎、 灰髓炎、 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昏迷、 休克、 心力衰竭、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等 ,预防用药既缺乏指征 ,也无效果 ,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 ,对上述患者通常不宜常规预防用抗菌药.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 ,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 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很多 ,如认真进行术前准备、 治疗已经存在的感染、 控制血糖、 科学备皮、 缩短候手术时间等 ,手术中坚持无菌操作、 保持体温、 正确给氧 ,增强抵抗力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只是其中的措施之一。即使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也并不是每例手术都需要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而应该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 ,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清洁手术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 ,局部无炎症、 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 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的手术 ,手术野无污染 ,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仅在手术范围大、 时间长、 污染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异物植入手术 ,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手术时才考虑预防用药。清洁 - 污染手术由于涉及上、 下呼吸道 ,上、 下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手术 ,经以上器官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 ,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起感染 ,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 尿路、 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 ,也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属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不属预防应用。
3、使用抗菌药物不是越多越好 ,联合使用也有指征,由于每种(类)抗菌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 ,抗菌谱也不尽相同 ,但这并不意味着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没有指征 ,更不意味着多一个更好 ,多一个更保险。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针对病原菌不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感染 ,如细菌与真菌混合感染 ,细菌与衣原体、 支原体混合感染 ,结核合并细菌感染等。三是针对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单一已经明确的病原体感染疗效不好时 ,加上另外一个药物增强抗菌活性。四是通过联合用药延缓细菌耐药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有明确指征,凡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就不需联合用药。下列情况为联合用药的指征: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2 种或 2 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 ,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 ,如结核病、 深部真菌病; (5)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的药物可联合应用 ,如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苷类的联合。联合用药尚可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的剂量 ,如两性霉素 B 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 ,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 ,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通常采用 2 种药物联合即够 ,3 种及 3 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 ,如结核病的治疗。
以上从诊断与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三个方面讨论了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中的指征问题 ,因为有指征用药是合理用药的前提。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即使有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要做到合理用药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注意 ,如选择什么药物 ,通过什么途径给药 ,使用多大剂量 ,多少时间给一次 ,如何观察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妊娠、 肝肾损害时)如何选择药物等。抗菌药物是人类战胜感染的有力武器之一 ,如何用好这个武器只是一个方面 ,爱护好这个武器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 本帖最后由 zhangfh 于 2009-5-1 07:0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星火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菌药敏与临床药效不符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细菌药敏与临床药效不符的常见原因是什么,与合理用药很密切!
谢谢作者,转自临床药师论坛!

细菌药敏与临床药效不符的常见原因是什么.pdf (94.92 KB, 下载次数: 1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资料不但我们要看,还要把知识传达给临床医生,正是因为细菌药敏与临床药效不符,医生们觉得价值不大,还花钱,所以严重影响临床科室病原学的送检率。我们和他们一起进步。: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菌药敏与临床药效不符的情况很普遍,甚至导致临床医师不愿做细菌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今天在细菌室和检验人员讨论了这个问题,下到科室正好一位医生也像向我询问这个问题,很多原因,我建议临床科室如果急等检验结果注意三点:1、标本要合格;2、及时送检;3、挂电话让细菌室直接涂片初步判断!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原理是对的,:) :) !
   细菌室对临床埋怨,标本不合格,超过时间送检;临床对细菌室埋怨结果无意义!我们作为中间部门要做的事情就是协调!

评分

参与人数 1 +1 威望 +1 收起 理由
星火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angfh 的帖子

下载了,可是打不开,怎么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沧海一粟 的帖子

安装PDF阅读器?: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zhangfh 的帖子

怎么安装?又怎么使用?我老啦!儿子又在上海工作,你不能做成幻灯片课件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沧海一粟 的帖子

咨询柳管,他是专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8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成word文档上传。:) 不过对于第4-6条原因不太认同,首先我国一般都是依据CLSI的文件,所以通常不太会出现判定标准不同的现象;其次,关于这些产ESBLs以及沙门志贺氏菌的药敏结果,一般在出报告的时候都会进行修正的。
实际上,茉莉花开版主的建议倒是比较可行的,毕竟大多数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较少,实行三级报告制度操作起来比较有困难,如果临床真的很急于知道结果,还是直接在申请单上注明要涂片结果或是打电话申明一下比较好。

细菌药敏与临床药效不符的常见原因是什么.doc (23 KB, 下载次数: 34)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星火 + 1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造成抗菌药物耐药因素有哪些?

抗菌药物耐药因素有哪些?
       抗菌药物耐药因素有哪些?一直困惑着,根据道理,分析了一些,不知道有无道理,也不知道有无循证证据支持。细菌耐药现象在经验用药的选择时,对于疗效的预期有直接的影响,同时,细菌耐药现象也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危害,将会导致严重的问题。造成细菌耐药因素很多,在很多资料中都有分析,但哪一个因素在哪一种情况下是主要的,有无证据?希望大家指教。下面是本人的初步分析:

1.        患者用药史:
现象一:经常不使用药物的人,在对症使用药物后疗效很好,经常使用药物的人疗效不好,而且容易出现反复发作,尤其是感染的病人。
现象二:据报道一北京患者,每日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导致产生超级耐药菌最终不治而亡。
现象三:老家一患者,因胃溃疡村医开具头孢拉定合并其它药物治疗,初始疗效尚可,后因频发及加重到两家县级医院就诊,均开具阿莫西林合并其它药物(基本与村医用药一致)无效,再回去使用头孢拉定及相应药物治疗显效。这一时期内如果患其它感染,使用青霉素类基本无效,使用头孢类之后就有效。在咨询过程中嘱其暂停使用头孢拉定及其它抗生素,改用中药治疗,坚持一年后再发生感染使用阿莫西林就重新起效。
分析: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都是条件致病菌,如葡萄球菌寄生于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链球菌寄生于呼吸道,肠球菌、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寄生于人的肠道及泌尿道,白念珠菌寄生于人的口腔。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但机体免疫力低下、外界因素致伤等情况下导致,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导致症状性疾病发生。真正的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仅有少数,如霍乱弧菌、淋病奈瑟菌、破伤风杆菌、鼠疫等。很多人如果平素体质较好,一般情况下又不使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生感染,由于机体内病原体一般未接触过抗菌药物,没有产生耐药菌株,所以对一般的抗菌药物都敏感(在选用药物正确的情况下)。反之,如果平时经常使用抗菌药物,体内(尤其是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细菌产生的耐药菌株较多,一旦发生感染,这些条件致病性耐药菌株会成为优势菌造成感染,导致常规治疗失败。在停止使用抗菌药物一定时间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体内的耐药菌株逐渐减少成为非优势菌,再发生感染时用常规治疗将会有效。如老家的患者体内可能寄生大量产青霉素霉菌株甚止产β内酰胺酶菌株,致阿莫西林无效而对头孢拉定有效
以上分析是否正确?有无证据?一般在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多长时间后可能会恢复体内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应用:1、在临床经验用药时如果有多种选择,窄谱抗菌药物是否应为首选?2、在从事药事活动中,对病人甚止部分基层医生的合理用药教育中提供有力的证据嘱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3、在患者个体化用药教育中,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能暂停使用抗菌药物一段时间,对于患者本人将会获得很大益处、同时对控制整个社会的细菌耐药现象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2.        不规范用药史:
问题:不规范用药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包括:一是不规范的疗程,二是不规范的用药方法。不规范的用药方法又包括:不规范的使用频次,不规范的使用量(主要是使用量过低),不规范的联合用药等。
分析:不规范的疗程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疗程过短,受感染细菌未彻底杀灭,因为接触使用的药物后对使用的药物产生耐药;二是疗程过长,虽然受感染细菌被彻底杀灭,不会产生耐药性,但身体内的正常寄生菌由于较长时间接触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后会逐步产生耐药,当这些耐药寄生菌变为条件致病菌侵袭人体时,导致耐药菌感染。不规范的用药方法中,不规范的使用频次在基层医院的门诊及急诊较为常见,主要是大多数输液使用的抗菌药物都是一天一次,对于多数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及部分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来说,一般半衰期都较短,即使一日使用量为规定一次使用量的四倍而一天只使用一次,对于半衰期为1小时的抗菌药物,维持治疗浓度的时间仅比使用一次正常剂量延长2小时,在一天中相当长时间内体内的血药浓度低于MIC,起不到杀菌作用,细菌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将会逐渐变异为耐药菌。同样,使用量过低也会导致细菌耐药。不规范的联合用药一是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二是与其它药物的联合用药。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于扩大抗菌谱及提高治愈率可能会有益(基层医院医生的类似想法较普遍),但是,对于人体内正常寄生菌可能会产生耐药,并有可能成为优势菌,当正常寄生菌变为条件致病菌引起人体感染(尤其是优势耐药菌)时,这些细菌就成为耐药菌。抗菌药物与其它药物的不合理联合用药主要是能加速所使用药物代谢或排泄以及破坏的药物的联合使用,如青霉素类与酸性药物、氧化剂、还原剂等联合使用可以破坏青霉素导致血药浓度降低,从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3.        感染源:
问题:社区获得性感染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细菌耐药程度不同?外源性感染耐药菌较多,内源性感染相对耐药菌少;非条件致病菌感染细菌耐药较多,条件致病菌感染细菌耐药较少;传染性疾病感染细菌耐药可能性大于非传染性疾病。
分析:医院获得性感染与医院院内细菌耐药菌株关系较大,与患者个体状况关系较小,而且医院内耐药菌株较社区耐药菌株多。外源性感染受细菌来源耐药菌多少有关,内源性感染与仅与个人体内耐药菌株有关;非条件致病菌外来因素感染居多,而条件致病菌在体内长期存在,即使有外来耐药条件致病菌感染也不一定是优势菌,所以非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比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耐药机会更大。传染性疾病都是外源性感染,直接受传染病菌的耐药性影响(少部分可能会在个体体内变异为耐药菌)。在今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与去年45号文相比,喹诺酮类药物在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已由严格限制使用变为可以经验用药,而医院获得性感染仍未放宽,是否说明了社区获得性感染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比医院获得性感染敏感性高?
以上分析是否有道理?有无循证证据?
应用:在各种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分清感染源后,对于经验用药的选择是选用广谱还是选用窄谱抗菌药的疗效有直接意义。但是,有一个矛盾的现实:选用窄谱抗菌药对病人个体可能会无效导致病人的不信任,而选用广谱抗菌药对治疗疾病更有效,但是对社会及对病人个体的长远影响却是负面的,这一矛盾如何解决?
4.        首发感染部位:
问题:首发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耐药菌较多,首发感染部位为消化系统次之,首发感染部位为泌尿系统耐药菌相对较少?
原因分析:首发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时,通过空气传播耐药菌株的机会较多,而且主要是外源性的;首发感染部位为消化系统者,外源性感染主要是食物污染所致,发生机率相对较小,内源性主要是消化道内的条件致病菌,细菌是否耐药,主要与患者个体有关(如用药史、体质等);泌尿系统感染外源性因素较少(如公用澡堂、卫生间,以及院内获得性感染,包括器械检查等等),内源性感染较多,而且多为条件致病菌,因此泌尿系统感染中耐药菌相对较少。
5.        二重感染:
问题:二重感染新感染的细菌是否容易产生耐药性?
分析:在种种原因所致的抗感染治疗无效或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时,体内的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造成新的细菌感染(条件致病菌),由于这些细菌已经接触了抗菌药物,有可能会发生变异而导致新感染的细菌产生耐药性。
6.        其它因素:
如患者体质、继发感染等对细菌耐药性是否有影响?http://www.clinphar.cn/thread-18141-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9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实验室和临床应共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医生抱怨细菌室的药敏报告不正确,原因是什么?

http://www.clinphar.cn/viewthrea ... p;extra=&page=1(来自临床药师论坛,谢谢作者)
医生抱怨细菌室的药敏报告不正确,有时临床有疗效但药敏报告是耐药,可有时临床无效但药敏报告是敏感。现我们对上述现象的产生作如下讨论 :
(一)CLSI药敏标准制定中的局限性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药敏标准是以不同药物进入体内后血液中最高浓度与该药物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间的关系所制定。一般情况下,最高血药浓度(Cmx)高于待检菌最低抑菌浓度(MIC)4-8倍为敏感(S);Cmx/MIC=1-2倍为中介度(I);Cmx/MIC<1为耐药(R)。
虽然不同的药物在判断敏感等级时Cmx/MIC比值不完全与上述数字相同,但有一个因素是一致的,即都是按血药浓度为基础制定的标准。
目前CLSI还没有对局部感染的药敏判断标准。由于抗菌药物进入体内后并不是一定血药浓度高于其他体液或组织浓度,如头孢派铜在用药1~3 h后胆汁中的浓度是血液浓度的100倍;环丙沙星在尿液的浓度可达200 mg是血液的50倍;左氧氟沙星在肾组织的浓度是血液的2~5倍。因此如果在上述高药物浓度部位感染时,按CLSI制定的标准判断敏感性就不能获得体外药敏和体内疗效一致的结果。
(二)体外药敏试验不能反应病原菌和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不同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不同、病原菌的数量不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药物代谢产物是否具有与原药类似的抗菌活性等,这些因素都会改变药物在体内的抗菌活性。
(三)体外药敏判断标准未考虑药代学因素
某些药物判断折点与剂量不协调。
抗菌药物体内疗效与以下的PK/PD参数有关:对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如β-内酰胺类的药物,大环内脂类、克林霉素、糖肽类等以T>MIC,即在两次用药间隔的时间中应有大于50 %时间的血药浓度高于MIC值,才可达到临床疗效;而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属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与疗效有关的参数是AUC/MIC,即曲线下面积。当药敏报告为敏感(S),表示用常规剂量治疗可获得临床疗效;药敏报告是中介度(I)表示加大剂量或药物浓缩部位可有疗效;药敏报告耐药(R)表示该药无疗效。但对β-内酰胺类的药物只有当剂量达到T>MIC大于50 %时临床疗效才可达到85 %以上。
目前制定的折点和剂量的关系中某些药物并不能达到折点、剂量和疗效的统一:如头孢噻肟,CLSI的判断MIC标准是≤8、16~32、>64,敏感等级分别为S、I和R。研究表明,如果按CLSI判断标准常规用药不能达到T>MIC大于50 %的标准,而只有把判断MIC标准修改为≤1为S、2为I、4为R,剂量为1g/q8h时可达到T>MIC大于50 %的标准,才可有临床疗效。其他β-内酰胺类的药物如头孢唑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近年的ECCMID(欧洲微生物和感染疾病年会)有很大呼声要求CLSI改变药物判断标准的折点,有些国家建立自己国家的标准,目的就是达到折点、剂量和疗效的统一。
(四)未找到真正的感染菌
有菌部位标本如痰、咽试子、前列腺液、粪便、尿液、阴试子等,在培养出细菌时都面临判断该细菌是致病菌或携带菌的问题,而这些标本的采集很难不污染携带菌;无菌部位的标本如血液和脑脊液,如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或类白喉棒状杆菌也有识别的必要。 现代感染的特点是,低免疫人群大大增多,条件致病菌、非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增多,这些特点给致病菌的判断带来了困难。可想而知,按不是感染菌的药敏结果去治疗感染菌,是不可能获得一致结果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gjs661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正确应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正确运用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首先要确定真正的致病菌,如未找到真正的致病菌,药敏实验一定不正确,不能指导用药;第二,要不间断地进行耐药监测,这是经验用药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第三, PK/PD+MIC与疗效更接近;第四,在找到真正致病菌的前提下,药敏报告敏感提示有90%以上有效,但报告耐药也可能60%有疗效,即通常所讲的90、60的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zhangfh 的帖子

临床确实经常碰到此类事。本文为临床解惑,指导做正确的事。好!:handshake :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8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充实这方面的知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工作中也大碰到类似现象,学习了你们的经验,我们在工作中会注意到,并且做好协调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病原微生物结果及药敏结果与临床不符的大多是痰标本,因为痰标本的细菌培养受标本质量、送检时间、培养条件的因素最多,痰标本分离的细菌有可能不是真正的致病菌,如果真正的致病菌在分离时生长不好,就有可能被忽视。当病原微生物结果及药敏结果与临床不符时,我们告诉医生以临床诊断为主,如果经验用药有效,不必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抗菌药物。其它标本病原微生物结果及药敏结果与临床相符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指导意义还是大。儿科经常出现痰标本分离出的细菌耐某种抗菌药物,但临床使用有效,检验报告出来时,患儿就准备出院了,我们分析还与患儿接触抗菌药物比较少也有一定关系。但无论如何,我们对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要求不能降低,院感病例必须送,其它感染病例不得低于50%,我们医院每月出院病人1400人左右,检验科微生物标本每月500份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linphar.cn/viewthread.php?tid=17799&extra=&page=1(来自临床药师论坛,谢谢作者)
医生抱怨细菌室的药敏报告不正确,有时临床有疗效但药敏报告是耐药,可有时临床无效但药敏报告是敏感。现我们对上述 ...
zhangfh 发表于 2009-4-30 09:30



这个问题确实经常困扰着临床医生,造成送标本做药敏的积极性不高。细菌室和临床都要改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常见问题,我觉得临床和检验科的沟通也不是太好!好像两家都不愿意屈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