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5189现场评审的收获
今天,我们医院刚刚结束了国家认可委的现场评审,经过紧张的材料审查与现场试验,检验科通过了ISO15189的现场评审。 我们微生物实验室的大多数项目都申报了ISO15189的认可,本次准备过程为1年多,通过这1年多来的努力,我们实验室的能力有所提升,管理更加规范。 今天我发此贴倒不是为了说我们实验室通过15189的事,而是意外在评审过程中认识一位非常务实、谦虚和富有很有先进理念的临床微生物学家,她是来我院检查评审微生物检验项目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张莉萍教授。 且听我慢慢说来,比如,我一直在呼吁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在太少,工作量大,无法应对临床工作。张主任所管理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有12名工作人员,这个人员配置非常令人羡慕。想一想,如果我们医院有这样的人员配置,我们可以做不少事情~~~~~另外,该院临床微生物的硬件设置也是非常不错的,比如有三台全自动的细菌鉴定仪,我想,大多数医院应该只有一台吧。再说另外一个配置,他们同时配置了细菌同源性分析的脉冲场凝胶电泳仪(PFGE)和Diver lab系统(rep-PCR)。这个配置在全国也是非常少见的。这样,他们进行临床研究时进行细菌同源性分析就非常方便了。
再比如,张主任所带领的团队,有一个专门的特殊案例收集小组,与临床进行沟通,解决在临床案例中的检验问题,实实在在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张主任还立足临床需求,大大地将临床微生物的报告时间缩短,最快的培养结果48小时可以发报告~~~~
与张主任简短的交流,让我学习到了不少先进的理念,以及一些15189的精华,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张主任交流与沟通,更期待将来有机会能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参观和学习。
这是我在网上检索到的关于张主任的简介:
张莉萍,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临床检验诊断学第一届、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会委员,重庆市检验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审专家、教育部科研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临床检验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重庆医学》等杂志编委。从事临床检验专业20年,受到较好的系统化专业培训。曾于1998年以访问学者应邀赴香港大学医学院研修,于2002-2005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所带领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成为重庆市第一家通过ISO15189认可的医学实验室,成功填补了重庆市医学实验室在国内认可领域的空白。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子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先后在Cell Metabolism等SCI杂志、CSCD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实验室管理》等教材6部。 作为科主任,张主任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努力,2008年重医附一院检验科成为重庆市首家通过ISO15189认可的医学实验室,2010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1年被卫生局批准为重庆市医学检验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重庆市细菌耐药监测中心。
参加重庆医科大学医学选修课程《检验与临床》理论课教学两届,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继教项目2项、市级继教项目1项,已培养三年制硕士研究生毕业9名,七年制硕士研究生毕业11名。
主要科研方向如下:
1. 临床重要病原菌的分子诊断、致病和耐药机制及医院感染防控研究。
2. 病毒感染相关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和预防研究。
{:1_28:}可喜可贺。。。希望全国的微生物室在你们的带领下都日渐成熟起来。。。给老百姓一个真正可信的医院。 西部的重庆亮点啊,临床微生物的经验值得关注!
专门的特殊案例收集小组如何开展的?
与临床进行沟通,解决在临床案例中的检验问题,实实在在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与感控科如何协作? 在张主任的培养下,该科的人才辈出,看看下面这个80后小伙子的简历就知道了~~~~
曹炬,男,汉族,1981年7月生,四川自贡人。2010 年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化学病理系获博士学位。2010-201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任讲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现为香港免疫学会会员、香港临床化学会会员和香港流式细胞学会会员。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并参与了其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香港研究资助局课题的研究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在《Chest》 、 《J Infect Dis》、 《Eur Respir J》 、 《Infect Immun》等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共17篇,获 2011 年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Hum Immunol》 、 《Transplantation》、《Vaccine》和《Clin Exp Immunol》等 9 份SCI 杂志特邀审稿人。 {:1_10:}看来我们都是在浪费生命。。。成天忙来忙去全是无用功。。。令人羡慕的工作环境。 细菌耐药 发表于 2012-12-23 22: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张主任的培养下,该科的人才辈出,看看下面这个80后小伙子的简历就知道了~~~~
曹炬,男,汉族,1981年 ...
同是80后,惭愧呀!差距杂这样大呢? 说到张莉萍,确实是检验界比较有实力的实干派。早在重庆还未从四川分出去时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但该老师专业领域似乎并不是临床微生物学吧?用微生物学家称呼她不太适合,检验界专家、学者,实验室管理学专家比较恰当。
尽管其专业方向有分子微生物学倾向,但真正的微生物学家应该首先是是基础微生物学方面的专家,分类学、代谢组学、致病机制、流行病学才是微生物学家的看家本领。分子微生物学只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小分枝,以耐药机制为主,涉及范围比较局限。 说实话国内微生物学大多属于应用性的,基础性的没有多少人。在微生物方面都一窝蜂搞去耐药机制了,真正沉下心来搞基础的实在太少。老一辈学者中微生物学家不在少数,而现在社会进步了,也国际接轨了,反而心浮气躁了。 细菌耐药 发表于 2012-12-23 2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且听我慢慢说来,比如,我一直在呼吁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在太少,工作量大,无法应对临床工作。张主任所 ...
多贴出点经验分享呢,比如你的感悟,张老师的指点? 巴斯德之徒 发表于 2012-12-23 23: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到张莉萍,确实是检验界比较有实力的实干派。早在重庆还未从四川分出去时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但该老师专 ...
做好基础微生物学研究非常重要,特别是微生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真正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要沉下气来,进行一些踏实的工作,要敢于坐冷板凳!沉不下心来,就做不好事。事实上在感控领域,我们要下大力气去做基础研究,否则学科建设不会有大的发展。
我承认我是感控界的另类,但我更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星火 发表于 2012-12-23 22:48
西部的重庆亮点啊,临床微生物的经验值得关注!
专门的特殊案例收集小组如何开展的?
与临床进行沟通,解 ...
星火超版这个问题很具体,很务实。可惜我回答不了啊。张主任到我院是评审15189。我自己也要准备很多材料,以及现场实验,所以交流的时间很短。 巴斯德之徒 发表于 2012-12-23 23:45
说实话国内微生物学大多属于应用性的,基础性的没有多少人。在微生物方面都一窝蜂搞去耐药机制了,真正沉下 ...
感谢巴版前来指导!巴版所提问题非常好。基础微生物学很重要。但是,我觉得也要注意一点,必竟国内外还有一批专门做基础微生物学的专家学者们。身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我们,应注意做一些与基础微生物专家们互补的课题,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探讨机制,并将成果应用临床,解决临床问题。 恭喜细菌耐药斑斑,因为有你所以更精彩!
细菌耐药老师向你表示祝贺!
在我们实际工作中, 这重要、那重要。其实方方面面工作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关键是看领导认为重要不重要。 蓝鱼o_0 发表于 2012-12-23 23: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贴出点经验分享呢,比如你的感悟,张老师的指点?
我最大的感悟是张主任创建了如此好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平台,要知道,有了这样的平台,大家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巴斯德之徒 发表于 2012-12-23 23: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到张莉萍,确实是检验界比较有实力的实干派。早在重庆还未从四川分出去时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但该老师专 ...
张主任的专业还是涉及临床微生物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她搭建了很好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平台。还有,如你所说,张主任“是检验界比较有实力的实干派”。这很难得,要知道,检验界浮躁的科主任较多,而像张主任这样务实的科主任太少了。 鬼才 发表于 2012-12-24 00: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做好基础微生物学研究非常重要,特别是微生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真正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要沉下气来,进行 ...
我非常赞同“临床微生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很重要。当然,要做好不容易的,需要非常扎实的流行病学知识,最好有流行病学专家参与研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