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幽香 发表于 2012-4-1 12:05

xuezhongyue8 发表于 2012-4-1 11: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些问题,我也很困惑,借机请教各位老师:如果某一区域近期前后检出2例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我在这一区域 ...

如果是寻找目标菌的这种情况,可以事先与细菌室沟通,他们应该会鉴定的。对于环境中MDRO的筛检,我还是比较喜欢用梅尼埃的多重耐药菌显色培养基,成本相对高些,但是效果好。

xuezhongyue8 发表于 2012-4-1 15:12

谢谢茶韵幽香版主,我会把您的建议转给微生物实验室的,谢谢

茶韵幽香 发表于 2012-4-1 16:48

xuezhongyue8 发表于 2012-4-1 15: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茶韵幽香版主,我会把您的建议转给微生物实验室的,谢谢

不客气,大家相互沟通与交流。若微生物室有什么不同意见,我们再互相讨论。

苏冠仁 发表于 2012-4-1 22:59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工作,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在什么环境中该进行监测,什么环境不需要监测,能否做一些循证研究呢?能否用一些数据去说话?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希望对医院环境监测问题不要永无休止地争执下去。

茶韵幽香 发表于 2012-4-2 08:25

苏冠仁 发表于 2012-4-1 22: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工作,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在什么环境中该进行监测,什么环境不需要监测,能否 ...

   1988-1998年人们认为环境空气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试图通过监测.找出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期控制医院感染,将环境卫生学监测作为医院感染的研究重点。
      
      然而,大量的环境监测资料显示,医院环境污染的程度与散发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广泛的大量的环境卫生学监测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财力和精力。
    目前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医院不主张对环境进行广泛的监测。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环境作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贮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仍然存在。特别是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通过环境微生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另外,环境卫生学监测可作为某些科研的基础研究。因此,开展有目的、有选择的环境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常规的无目的的采样培养与有目的的采样培养是不一样的。
需要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的四种情况:流行病学资料提示,环境与感染暴发相关;研究需要环境采样,为感染传播提供新信息;监测潜在有害的环境,证实有害的化学或生物因子的存在,评价对其处置措施的效果;评价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
      近年来,全球对多重耐药菌的控制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寻找一些高危环境MDRO定植也是有意义的,就看所采取的方式与方法是否能及时有效的发现MDRO定植。

茶韵幽香 发表于 2012-4-2 08:28

本帖最后由 茶韵幽香 于 2012-4-2 08:31 编辑

http://bbs.sific.com.cn/thread-74328-1-1.html蓝鱼版主发的这个帖子也很有意思,“2012 CCM 发表研究支持环境监测重要性”,可见只要用心,有目的的监测也是很有意义的,正如xjjiawei “医务人员手机污染及消毒效果的观察”http://bbs.sific.com.cn/thread-74144-1-1.html。值得大家探讨!

依依 发表于 2012-4-2 09:34

西北耗子王 发表于 2012-3-29 2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着大家讨论很热烈,而且院感与监督似乎对话有些激烈,我也晒晒我们平时做的监测吧:
监测理念——找出隐 ...

而我们每一份报告上均注明(使用中采样...结果判定栏内注明不判定)

“结果判定栏内注明不判定”是什么意思?不写结果?请指教

依依 发表于 2012-4-2 09:35

“不知大家是否关注多重耐药菌的环境定植问题,想要从环境杂菌中分离出MDRO,最好的办法是投入MDRO鉴定显色培养基,注意接种方法的选择等等,而非常规的监测采样!方式转变后您将会发现不一样的结果!”

是不是所有的多重耐药菌都可以用此方法检测出来,而普通的方法检出率低?

茶韵幽香 发表于 2012-4-2 09:39

依依 发表于 2012-4-2 09: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大家是否关注多重耐药菌的环境定植问题,想要从环境杂菌中分离出MDRO,最好的办法是投入MDRO鉴定显色 ...

一般的平皿筛选难度有点大,要从这么多杂菌中分离出MDRO,不是件容易的事,用MDRO显色培养基效果明显,我们院感科实验室用这个培养基做了一年的监测,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以前几乎发现不了。

茶韵幽香 发表于 2012-4-2 09:42

依依 发表于 2012-4-2 09: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而我们每一份报告上均注明(使用中采样...结果判定栏内注明不判定)

“结果判定栏内注明不判定”是什么 ...

我理解的意思是:只写菌落数,不判定合格与否,因为没有标准。
在我院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如果发现了MDRO,不论菌落数是多少,我们都判定为不合格。

依依 发表于 2012-4-2 09:43

茶韵幽香 发表于 2012-4-2 09: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般的平皿筛选难度有点大,要从这么多杂菌中分离出MDRO,不是件容易的事,用MDRO显色培养基效果明显,我 ...

几种常见的多重耐药菌都能检出吗,还是只是特定的某种多耐药病原菌?

茶韵幽香 发表于 2012-4-2 09:48

依依 发表于 2012-4-2 09: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几种常见的多重耐药菌都能检出吗,还是只是特定的某种多耐药病原菌?

目前有的平皿是:VRE、 MRSA、 ESBL阳性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培养基,去年杭州微生物会议,听胡教授说公司将要出MDRO鲍曼的培养基。我看高老师他们做的课题也有用ESBL阳性的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培养基来做鲍曼的。

汲水姑娘 发表于 2012-4-2 10:02

各位老师,不是说病房、治疗室没有明显污染物时可以不用消毒液擦拭吗,为啥采样时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我有点蒙了

汲水姑娘 发表于 2012-4-2 10:08

我还想说,感控标准要从医学院校抓起,不知各位老师怎么想?我在工作中很费劲,同是医务人员他们不理解,我说制度标准,他们好像觉得我在找茬,找毛病,谁都是医者,标准制度应该人人明了于心。不要让大家费劲的督促......良心与共

西北耗子王 发表于 2012-4-2 10:10

依依 发表于 2012-4-2 09:34 http://bbs.sific.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而我们每一份报告上均注明(使用中采样...结果判定栏内注明不判定)

“结果判定栏内注明不判定”是什么 ...

可能是我没有交代清楚,这里所说的结果判定指的是“合格与否”一栏中注明“不判定”,即不去判定该结果是否合格,只报菌落数(如果有鉴定结果同时注明菌名)。

茶韵幽香 发表于 2012-4-2 10:56

汲水姑娘 发表于 2012-4-2 1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各位老师,不是说病房、治疗室没有明显污染物时可以不用消毒液擦拭吗,为啥采样时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我有 ...

原则上是这样,当有MDRO感染的患者时需要增加消毒频次,以及需要消毒的物表,对于消毒后的采样就需要中和剂。如果只是清洁,那么无须用中和剂的。

心情大好 发表于 2012-4-2 11:25

手及空气采样监测,监测结果都是0,这个正常吗?

茶韵幽香 发表于 2012-4-2 12:14

心情大好 发表于 2012-4-2 11:25 http://bbs.sific.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手及空气采样监测,监测结果都是0,这个正常吗?

1、 物体表面采样:双皿结果为0cfu,为<1cfu/cm2;                           
                         双皿结果为<10cfu,为≤1 cfu/cm2;                        
                        双皿结果为10cfu,为1 cfu/cm2;                           
                        双皿结果>10-20cfu,为2 cfu/cm2;                  
                        如果是30cfu,按照物表计算公式,30*10/100=3 cfu/cm2   
2、手卫生采样:双皿结果为0cfu,为<1 cfu/cm2;                           
                     双皿结果为<6cfu,为≤1 cfu/cm2;                        
                        双皿结果为6cfu,为1 cfu/cm2;                     
                      双皿结果>6-12cfu,为2cfu/cm2;               
               如果是18cfu,按照物表计算公式,18*10/60=3 cfu/cm2
3、空气使用平皿沉降法,应该允许有0的值。

1697612013 发表于 2012-4-2 12:35

很困惑呀,明知自己采集的标本有污染,但培养的结果是无细菌生长。怎么解释

茶韵幽香 发表于 2012-4-2 14:35

1697612013 发表于 2012-4-2 12: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困惑呀,明知自己采集的标本有污染,但培养的结果是无细菌生长。怎么解释

就看微生物室采取什么接种方法,如果是倾倒法,有没有可能是震荡不均匀所致或是细菌浓度的问题,细菌被稀释了10倍;如果不是倾倒法而是直接取0.2-0.5ml接种,那么就是灵敏度的问题;如果均排除以上两种情况,可以采用采样后的棉签直接涂抹在平皿上的方法试试。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学监测重点与策略探讨(25楼、29楼与61楼有采样细菌平皿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