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意义在哪里?
各位老师好,我院院感科与科室每季度/每月都会做环境卫生学,但是我越来越找不到做这项工作的意义。环境卫生学常规采样物表是在清洁、消毒后采样;空气是在开窗通风后无人走动情况下。
1.如果未更换清洁、消毒方法;未更换消毒液的浓度,那每次做环境卫生学的意义在哪里?
2.我们去临床采样,大家为了安全起见,或者还未来得及清洁、消毒物体表面,所以都会现场再进行一遍清洁、消毒。培养结果自然都是合格。
3.空气培养,比如说产房分娩室、母婴同室等,空气培养的时间关闭门窗,不允许有人走动,培养结果自然也是合格。这个培养合格的意义又有多大呢?
院感科是不是应该把重心放在科室是否按要求执行每日的清洁与消毒,是否能保证治疗室或治疗准备室的清洁,而不是把重心放在一个结果上。
还有工作人员手卫生采样,采样人员规范执行手卫生后,查看监测结果。如果手卫生采样均合格,重点是不是应该放在医务人员能否正确执行手卫生上面?
科室感控护士也在常规监测,是不是应该提升大家的感控意识,而不是一味的去寻求一个结果。
个人感觉:环境卫生学监测常规执行没有太大意义。
个人遇到的困惑,老师们怎么看?
很好的思考!
确实,这是上一辈传承下来的,我也觉得常规环境监测没有意义!
环境监测不是说一点都不需要,要做高风险,高危物品。比如内镜,医疗用水。
期待有一天取消无意义的空气,手,物表的培养。 同感。
期待有一天取消无意义的空气,手,物表的培养。 内镜和医疗用水,层流环境的空气,还是有意义的。 所以普通科室不需要做、重点科室不需要每月做(血透室除外);重点科室也不需要每季度全部做,只要每年全覆盖就可以了。 我们目前还是每季度重点科室全覆盖,确实占用了一部分的时间精力 内镜、血透、口腔用水、层流空气等有意义,纯粹监测消毒后效果的意义不大,感觉消毒方法改变后可以监测几次,其他的真没必要 本帖最后由 尘埃69 于 2024-3-12 10:09 编辑
确实需要思考
不如重点科室定期抽查监测,了解清洁消毒效果,把主要精力放在严格落实清洁消毒措施的执行上
也减少人力成本、监测成本
也需要真正懂感染、感控的专家督导检查,不是“砖家”,盲人摸象,不然可能要扣分
也需要制定标准的专家真正知晓感染的风险
谢谢老师分享,期待早日改变没有意义的事情。 期待有新文件出台指导,不然被检查发现少做不仅会扣分还有可能会被罚! 感谢老师们的分享,期待做出改变 重点科室定期抽查监测感觉意义更大 感谢老师们的分享,期待做出改变 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我们的做法是:重点科室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每季度采样一次,普通科室大楼刚搬迁第一年是每季度监测一次,第二年根据风险评估调整为普通科室每半年监测一次,接下来还打算进行调整为每年监测一次。原则就是根据实际工作结合医院风险评估进行调整。 普通科室已经没有开展这项工作了。目前我们仅对重点科室定期开展相关监测,特殊情况或怀疑院感相关的时候,才去做监测 检验的是消毒方式方法是否有效(效果检测
监测),而不是环境卫生是否合格。消毒有效的前提下,环境卫生是否能一直合格是消毒频次决定的。 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敢于打破常规,工作有思路;但检查有这一项,不做还不行 学到了 ,老师们的观点真是一阵见血。重心应该是在平时的措施落实情况上面,而常规的环境卫生学监测重点科室全年全覆盖就可以。 同感。 期待有一天取消无意义的空气,手,物表的培养。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