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 发表于 2014-1-4 09:32

骨髓培养表皮葡萄球菌MRS对亚急性心内膜炎有何临床意义?

某男 14岁,因发热11天于2013年12月14入院住呼吸内科。2014年1月3日转入CCU。
11天前发热,咽痛,体温大于38.6°C,当地输液不详,未见好转,持续发热,最高41°C。入院诊断:发热待查,感染性发热?药物热?****still?
入院完善检查:血象提示,白细胞15.3*10^9/L;中性粒细胞12.5*10^9/L;红细胞3.9*10^9/L;血红蛋白115.0g/L;血小板329*10^9/L;血沉41mm/h;C反应蛋白定量64.05mg/L;结核抗体阴性;自身免疫抗体阴性。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不排除赘生物;多次血培养提示阴性;12月23日骨髓培养:表皮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敏感。予以替考控制体温不佳,调整万古霉素出现全身皮疹,考虑‘红人综合征’,停用万古,继续应用替考拉宁,效果不佳。
目前体温控制不良,38--39波动,予以退热药物可以降至正常,伴畏寒,今鼻出血,血小板降至3*10^9/L.临床诊断:不明原因发热,感染性心内膜炎,低蛋白血症,血小板减少症,严重脓毒血症?

近日遇到的一个病例,病情复杂严重,有一些困惑。
1、骨髓培养的表皮葡萄球菌的临床意义?
2、还有哪些临床诊断需要鉴别?需要做哪些检查,采集哪些样本?
3、会诊诊疗有哪些建议。

阡陌 发表于 2014-1-4 10:00

反复的血培养都是阴性吗?请问做了几次呢?

星火 发表于 2014-1-4 20:45

如果供应胃黏膜的血管狭窄,给养供应不上的话,胃黏膜不能分泌足够的粘液,那么就无法抵挡胃液的腐蚀,造成溃疡了。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譬如强的松),可以使胃壁内的微小血管收缩,使胃黏膜的血液供应不足,从而诱发溃疡。(果壳网)

患者咯血,鼻流血的原因?感染所致?
应用泰能和斯沃后,今天会诊病情稍稳,体温下降了。

星火 发表于 2014-1-4 21:14

严重复杂感染的应对策略:
1、及早多学科会诊,发挥各学科特长;2、及时转入重症诊治,为救治赢得时间;3、转入专科ICU(心内),专业判断,果断诊治;4、查找文献,循证诊治依据。

星火 发表于 2014-1-4 21:22

星火 发表于 2014-1-4 20:45
如果供应胃黏膜的血管狭窄,给养供应不上的话,胃黏膜不能分泌足够的粘液,那么就无法抵挡胃液的腐蚀,造成 ...

//@孟庆义博士:肺由二套系统供血,二者压力存在显著差异。痰中带血多为毛细血管破裂渗血,止血药优先。小量咳血多为低压的肺循环血管破裂,要考虑静脉扩张剂降低肺循环压力。大咯血往往提示高压的支气管动脉破裂,药物治疗多无效,常需血管栓塞。三者病因分布也各具特征,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孟庆义博士
问:为什么临床上把咳血分成痰中带血,少量咳血,和大咳血三类,有什么道理吗?

星火 发表于 2014-1-5 21:09

【柳叶刀病例:普通变异免疫缺陷症(CVID)的结节性淋巴组织样增生】CVID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感染,容易误诊。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免疫球蛋白长期注射。这名患者表现为腹泻,胃肠道通过实验可见回肠充盈缺损,为结节样淋巴组织样增生所致。

星火 发表于 2014-1-5 21:10

本帖最后由 星火 于 2014-1-6 06:04 编辑

今天看病历,患者已经2天体温正常了,血小板也恢复正常了。
感染控制是关键,PCT,3天前107啊。广谱覆盖,甚至包括真菌。此病例,围绕IDSA和AHA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指南的思路。

病史摘要
既往史
个人史
入院体格检查
临床思考:心内与感染科专家早期介入会诊很值得推荐。反复心脏超声(TTE/TEE),考虑抗菌药物应用,采用具有抗生素中和剂的血培养瓶及时送检。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临床思考:彩超和持续菌血症是该病例的诊断定义。由于基层医院应用抗菌药物,三级医院血培养阳性率低。阳性率低,采用抗菌药物效果不好。
经验治疗:循证依据指南
达托霉素介绍。
手术治疗


lvdongqin1963 发表于 2014-4-23 10:55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骨髓培养表皮葡萄球菌MRS对亚急性心内膜炎有何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