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3|回复: 5

[科普笔记] 【感染科普笔记2020-1-7】王春灵丨手术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防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6 21: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
王春灵丨手术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防控
整理丨张红健(启东市人民医院)责编丨倪明珠/王玉兰来源丨2019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全球每天有近300万医务人员处于针刺伤暴露威胁下,其引起的疾病经济负担约在747-2173美元。尤其是手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风险更高于其他普通部门,针对手术人员如何更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在2019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春灵从针对手术室的设备及材料改进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研究进行阐述。

微信图片_20200116212431.jpg

一、立题背景

1.针刺伤定义
是指头皮针、注射针头、采血针、手术缝针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引起或不引起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

2.针刺伤——无处不在
有研究证明,近30种病原体可通过针刺伤进行传播。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对医务人员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对其心理也将带来巨大压力。针刺伤是全球医生和护士的一个重要的职业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主刀医生和第一助手发生率最高,洗手护士其次。

3.研究意义
❖ 学术研究意义:目前国内也有一系列研究关注于手术室锐器伤的防治,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护士职业防护,缺乏对术者锐器伤的相关数据;且防止策略主要集中在标准预防的管理等方面,缺乏对设备及材料改进方面的研究。
❖ 经济效益:减少医疗机构的职工锐器伤诊断及治疗成本。
❖ 社会效益:减少血源性传染病人员。

4.研究项目简介
本研究针对我院5个科室110名外科医师进行针刺伤相关调查分析,以了解手术室外科医师缝合针刺伤发生现状、针刺伤的处理形式以及目前已采取的针刺伤防护措施,并通过干预研究评价钝性缝合针(一种新型防刺伤针)在预防外科医师针刺伤的效果。

二、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抽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2018年1月,选取我院骨科、普外科、胸外科、肝外科、妇产科5个科室共计110名外科医师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手术缝合针刺伤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
拥有医师执照、过去6个月内在本院手术室开展手术的主刀医生或助手、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参与调查
排除标准:
来本院进修的医生、 过去6个月内在术中未实际接触手术器械的医生

2.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4个方面
⑴ 调查医师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科室和工作年限;
⑵ 缝合针刺伤发生的现状,包括近1个月内是否发生缝合针刺伤、针刺伤次数、发生时机以及针刺伤察觉等;
⑶ 外科医师对自身缝合针伤发生原因的认识;
⑷ 缝合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置情况,包括缝合针刺伤后是否上报以及未上报的原因。

3.资料收集方法
❖ 由经研究团队专业化培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护士作为问卷调查员进行资料收集;
❖ 护士在外科医生手术连台之余,在征求医生的知情同意并签名之后,请医生填写问卷,了解针刺伤情况,并当面解答医生对问卷条目的疑问;
❖ 医生填完问卷后当场回收,检查漏填项并要求医生补填。

4.统计学处理
❖ 采用Excel和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 缝合针刺伤发生率=缝合针刺伤例数/1000人日数,发病率之比(IRR)和95%置信区间(CI)

三、手术缝合针刺伤现况调查

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的5个科室110名外科医师均完成问卷填写,问卷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性占92.7%。年龄≤40岁占61.8%;普外科占34.5%、胸外科占26.4%;职龄为5年以上的外科医生占3/4。

2.针刺伤发生现状与分布特征
本调查中110名外科医生在过去1个月发生针刺伤的人数为21人,发生率为19.09%。

3.针刺伤发生次数与手术切口长度
发生2-3次针刺伤占52.39%,5-10cm的切口长度发生占33.33%。

4. 针刺伤发生时机
主刀医生或一助进行手术操作配合对接时占61.9%;主刀或一助将缝针给回护士时,占33.33%。

5. 针刺伤察觉
缝合针刺伤发生时即刻有明显疼痛感占52.38%;30分钟内皮肤出现明显破损或出血占38.10%。

6.针刺伤发生原因
手术时间长、体力精神疲惫占27.27%,切口大、缝合次数多和组织缝合难度高均占20%。

7.针刺伤处置情况
上报占57.14%;未上报占42.86%。未上报原因主要为患者未检出血源性疾病、上报流程繁琐、认为针刺伤伤害小无所谓等。

四、钝性缝合针应用效果分析

1.干预处置
❖ 组建缝合防针刺伤应用小组:选取5个科室的20名外科医师作为钝性缝合针(一种防刺伤针)使用小组。由手术室护士长对20名外科医师进行手术操作应用、针刺伤风险管理以及针刺伤上报等严格培训,保证研究期间外科医师手术过程中发生针刺伤的上报率为100%。
❖ 选取2018年1月至6月作为干预前的基线研究,使用普通缝针:2018年7月至12月采用钝性缝合针,统计外科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出现针刺伤例数。

微信图片_20200116212436.jpg

2.干预效果
2018年1月至6月干预前使用普通缝合针,累计工作天数为2300天,其中针刺伤上报65次,针刺伤发生频率为28次/1000人日;7月至12月采用钝性缝合针进行干预,累计工作天数为2300天,针刺伤上报16次。针刺伤发生频率为7次/1000人日,针刺伤发生率降低75%。

微信图片_20200116212439.jpg

五、讨论与分享

❖ 本次调查显示我院外科医师在近1个月内缝合针刺伤发生率为19.09%。主要发生时机为主刀或一助进行手术操作配合对接时;以及主刀或一助将缝针给回护士时,且手术时间较长,体力、精神疲惫时发生率最高;

❖ 只有52.38%的缝合针刺伤可被医师及时察觉。另有38.10%的缝合针会在接下来的30min内通过皮肤受损或出血而被发现,提示手术室缝合针刺伤的实际发生率可能被低估;

❖ 对于缝合针刺伤的处置,只有57.14%的外科医师会选择上报,另有14.29%的医师认为无所谓,33.33%的医师认为上报流程繁琐而放弃上报,存在较大的漏报风险,与国内外有关报道一致,由此需提高外科医师的个人防护和上报意识;

❖ 终上所述,外科医师手术缝合针刺伤发生频率较高,但及时发现率较低,且发生后主动上报比例不高,存在较大的漏报风险,钝性缝合针可一定程度降低外科医师缝合针刺伤风险。


“针”情防护,关爱医护。手术科室是发生职业暴露高风险的科室,尤其是针刺伤发生率更高,钝性缝合针的使用可减少针刺伤风险,增加缝合体验感,减少血管出血。需加强培训,以优化防刺伤针的使用、规范操作流程及针刺伤发生后的及时上报,确保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此项研究结果值得借鉴。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图 文:杨 静


发表于 2020-1-17 08: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辽宁大连
谢谢老师整理分享!下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08: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黑龙江黑河
对于缝合针刺伤的处置,只有57.14%的外科医师会选择上报,另有14.29%的医师认为无所谓,33.33%的医师认为上报流程繁琐而放弃上报,存在较大的漏报风险,与国内外有关报道一致,由此需提高外科医师的个人防护和上报意识;

需要给医护人员提个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09: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成都
感谢老师分享,收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7 10: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泰安
职业防护需要规范执行工作流程,正确的操作,更需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6 09:0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P:
感谢老师分享,收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