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98|回复: 4

[讨论] 学科建设范例

 
发表于 2013-1-15 12:44: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IP:江苏南京
刚在我院网站上浏览到我院血液科学科建设的一篇稿件。读后很有感想,我院血液科学科带头人李建勇教授是我院公认的学术派专家。李建勇教授关于学科建设的发言稿如下,与大家分享,期待引起一些讨论,在医院感染的学科建设中如何借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鬼才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46:09 | 查看全部 IP:江苏南京
液科淋巴肿瘤团队建设体会
近10年来,血液科在医院的领导、支持、帮助下,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及科室影响力得到较快提高,逐渐形成一支高水平、多技术、特色明显、合作密切、团结奋进的富有创新及开拓精神年轻的血液学研究队伍。
  一、诊断、预后判断、治疗体系的建立
  “看病”是临床医生最重要的工作,而看好病最重要的前提是精确诊断、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近年来我们建立了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分选、染色体核型分析、多种荧光原位杂交、多种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平台并不断完善;建立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内的完善的治疗体系,完成各种类型移植近500例。
  二、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科室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科室目前拥有一个业务扎实、经验丰富、团结敬业、奋发努力的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又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年轻、具有国际视野的博士创新群体。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 23名医生中,江苏省优秀医学重点人才2人、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5人、“333工程”人才5人、“六大高峰人才”5人、“青蓝工程”人才2人、“江苏省百名学子之星科技之星”1人,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这支队伍的几位核心成员都曾在欧美先进国家长期留学,博士生导师徐卫教授在英国Leicester大学、德国Ulm大学二次学习,近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吴孟超青年医学奖;刘澎在美国最好的医院之一---Mayo Clinic工作学习近3年,2009年回国后破格升为研究员,2010年被授予“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荣誉称号;张苏江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及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二次学习,在Blood、PNAS等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葛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陈丽娟在世界上骨髓瘤最好的研究中心——美国阿肯色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在Blood、PNAS等高影响杂志发表论文……通过学习交流他们了解到了本学科的先进技术和前沿动态,学成后为科室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科发展因此蕴藏着很大潜力。现在他们每个人都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经历,都发表过高水平的国际期刊论文,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科室继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坚强保证。2011年淋巴肿瘤研究团队成为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及江苏省人民医院创新团队。团队骨干张苏江、刘澎分别被新增为2012年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及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学科带头人李建勇目前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实验诊断学组副组长、遗传学诊断工作组组长、淋巴瘤工作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骨髓瘤基金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成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流式细胞术学组常委),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
  三、确立淋巴肿瘤特色
  2002年开始,科室根据中国血液病疾病谱的最新变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态势和我科的技术特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确立了以淋巴增殖性疾病为学科主攻方向和科室发展的突破口。先是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这一“小病种”入手,逐步拓展到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其它淋巴增殖性疾病。从2004年开始,李建勇、徐卫、吴雨洁等人先后到英国、德国学习研修慢性淋巴白血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与外方开展交流,将本领域内的先进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带回国内,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国内率先开展了microRNA和甲基化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系统开展了我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评估研究,并探索出有效的治疗方式,其研究成果产生广泛影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2010年起草了《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李建勇),2011年又起草了《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徐卫、李建勇),目前正在起草《中国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徐卫,李建勇),参与了滤泡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指南(2012年李建勇;2013年徐卫、李建勇),学术地位在本领域得到国内同行的一致认可。血液科打造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一“拳头”技术品牌之后,进一步对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其它淋巴增殖性疾病开展系统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四、科室发展
  近10年来,特别是近5年,血液科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科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参加国家863课题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5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省科技厅、教育部、人事部等课题40余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江苏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包括共同)在Blood、PNAS、Cancer Res、Leukemia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主编与参编专著10余部。
  成为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省兴卫工程重点学科(共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江苏省人民医院淋巴肿瘤创新团队,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血液病基地,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中华骨髓库首批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定点单位。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及进步,我们深知,这仅仅是开始!
  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对血液科的关心、指导及支持!(血液科 李建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5 13:58:05 | 查看全部 IP:安徽安庆
科建设是作为领导应该也必须考虑的问题,那我们感控科的学科建设又如何呢?多种专业人才,职称梯队,年龄梯队,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5 14:02:36 | 查看全部 IP:山东
院2013年定为“学科建设年”,医院感染的学科该怎么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5 15:33:28 | 查看全部 IP:湖南郴州
科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感控学科在胡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比起兄弟学科来说,感控学科的建设还有差距。相信中国折感控学科有SIFIC这一优秀的平台,在胡教授、CEO的引领下,有细菌耐药、蓝鱼、江边一碗水等后起之秀,中国的感控学科将有长足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47626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