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879|回复: 10

常见部位的感染诊治,有可以参考的临床路径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1、病史(与感染相关)
2、基础病(感染高危因素)
3、生理,病理改变(个体化诊疗)
4、鉴别诊断(修正经验?)
5、感染源头(感染部位)
6、感染途径?(感控措施预防)
7、病原体?耐药性?(医院流行病学)
8、抗菌药物PD/PK(优化抗感染方案)
9、剂量、疗程(临床药师参与)
10、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微生物参与?)
http://www.dxy.cn/bbs/thread/24640797#24640797
这是在丁香园一案例讨论时回帖的思路,对于我们感控有参考价值吗?
我们有时感染诊疗思路与临床经验有很大关系,也是案例的积累。
或许感控的社会责任,价值共享及管理之道,引起我们的反思,怎样更有感控临床捷径参照?
需要集思广益,请您参与讨论。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已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医学,选择了终生学习
网络,会议还有指南的学习,或许是获得技能的捷径
临床路径的把握需要反复实践
重点和关键需要反复体验
或许获得一点实战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判断感染除了细菌学外,还需要哪些感染指标呢?
1、体温
2、红、肿、热、痛?
3、血、尿、粪常规
4、crp
5、血沉
6、PCT
7、肝功能
8、细菌内毒素
9、G实验,GM实验
10、血清学抗原,抗体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算机也能给人看病】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正在全美各大医疗机构进行紧张实习。2年前它曾在美国著名智力问答节目《危机边缘》中战胜人类(视频http://t.cn/heGucy )。之后它还帮护士完成工作、学习癌症的治疗。IBM对Dr. 沃森的下一个期望是通过美国医师执照考试。http://t.cn/zjekNxW


未来,医生的很多工作都将由软件代之高效精准地完成。//@牟平医生: 当医生面对患有复杂疾病的病人时,他可能需要阅读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病例,以便能够了解病人的病症、家族病史、用药记录等信息,进而综合分析后形成诊断意见。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甚至会延缓病人治疗的进度。然而同样的工作交给沃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的精辟论述,我有同感。
选择医学,选择了终生学习
网络,会议还有指南的学习,或许是获得技能的捷径
临床路径的把握需要反复实践
重点和关键需要反复体验
或许获得一点实战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公共卫生危机】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Julio Frenk教授表示,现时世界各地互相依赖生存,使公共卫生不再限于医护界专业人士所关注的领域。他指出公共卫生的精粹在于防患未然,并列出四项现时人类面对的主要的公共卫生危机,包括传染病、不健康的生活模式、人道危机以及卫生界领导的各项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1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身感染 : 观察  假设  和  验证(2012-12-18 16:45:55)转载▼标签: 医学人文杂谈  
严重感染是指全身感染伴有器官功能衰竭,从全球范围来看,发病率逐年增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进入ICU接受加强医疗,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Sepsis”(全身感染)是Hippocrates年代流传至今的一个古老的名词,经历漫长的探索的道路,对其认识过程远没有完结。时至1973年Tilney观察18名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他发现手术后,在原始受损害的器官以外,可以引发远距离器管功能障碍,从肾功能衰竭、胰腺、肺、以至上消化道出血等。这个过程是渐进性的、序贯性的。Tilney的临床发现具有时代的标志性。1977年,Eiseman等学者在此基础上推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F)新概念。他们设想,严重感染可能产生某些激发因素,足以引起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反应,使原来正常的器官发生功能衰竭。任何假设都需要验证。他们是外科医师,有的东西他们看不到。



按传统习惯,临床医师十分注意致病菌造成的祸害,在治疗策略上加强杀菌,加强机体防御反应。然而,早在1904年,John Hopkins医院内科教授William Osler 说:“在较多情况下,患者似乎死于感染引起的机体反应,而不是感染本身。”相隔70年以后,Lewis Thomas(1972)再次警告:“机体反击致病菌有着强大的武器,由此造成的危险大于入侵者。”也就是说,不恰当的机体反应同样可以造成损害,致患者于死地。为什么患者可以死于感染引起的机体反应?不恰当的机体反应究竟是什么?他们是内科医师,有的东西他们看不到。



1985年,Aggarwall 和 Cerami 在两个不同的实验室,成功地分离出一种由单核细胞释放的糖蛋白类细胞因子,被统一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同年 Kevin J Tracey发现TNFa在感染性休克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后,更多的研究证明全身感染可以引发多种炎症介质,造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Aggarwall 和 Cerami 的实验室发现具有标志性。可是,最初在实验室分离出来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认识到TNF具有重要的促炎症作用。实验室研究项目也不是为探索全身感染的机体反应而设立的。他们是基础医学研究者,有的东西他们想不到。



1989年Roger Bone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患者,试验结果没有被接受,但Bone把SIRS列为全身感染的诊断指标,却被欧美学者采用。1992年欧美共识会议指出:“全身感染”(sepsis)的定义是指感染(infection)引发的SIRS。”,“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是指全身感染伴有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是指全身感染经恰当输液复苏,仍伴有低血压。由此提示SIRS反应过度,可以损害感染病灶以外的远距离器官。Bone提出“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的假设。后来他意识到“促炎症反应与抗炎症反应的失衡”是关键。Bone是泌尿外科医师,他的贡献在于把临床问题和基础研究的发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理论假设,并掀起一股抗细胞因子治疗的临床试验的热潮。他的贡献具有时代标志性。然而,Bone的认识有片面性。1990 年代初,欧美学者组织 28 项多国、多中心、前瞻对照性临床试验,试图用各种抗细胞因子,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结果无一例成功。2002 年制订《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指南》,欧美学者已经注意到有很多疑团未被阐明。



如果对这段历时100年的探索历史加以梳理和反思,我们可以追溯到一条起跑线。那个时候其实只有几个人。透过常人也能见到的临床现象,提出某些规律性问题,似乎并非惊人之举。实验室实验不是非常复杂。这几个人的工作却为后来的发展扎下了根。他们为新的研究领域打开了大门,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并组成巨大的努力方向,让更多的有志之士获取其他的发现或者突破。在这条起龅线上的那几个人是“开门人”。所以,我愿意把这几个人的神奇故事写出来。



进入21世纪,有学者把视野转向另一个重要方面,即免疫功能抑制。他们发现,危重病患者在住院前,免疫功能原本正常。经长期住院治疗,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可以被重新激活,医院获得性耐药菌感染可以相继出现。当患者陷入重度免疫功能抑制之时,可以丧失清除致病菌的能力,死于“免疫瘫痪”。严重感染诱发性细胞凋亡,可以使天然以及适应性免疫细胞发生数十亿计的细胞丢失,即便是存活的T细胞也丧失活力。此时单纯应用抗微生物药物,难以防止重复感染一再反复。这是严重感染高病死率的症结所在。2011年Jules A Hoffman,Bruce Beutler和Ralph M Steinman 等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分别发现 Toll样受体(TLRs)及树枝状细胞(DCs)在人类天然免疫中,发挥着快速反击和协调防御反应平衡等关键功能。这是近十五年来基础医学重大发现。在今后若干年内,基础医学将可能取得新的突破。有一点可以肯定,要把基础医学的新进展应用到临床严重感染的研究中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创新,需要梳理和反思,科学实践,需要真诚和积累。急功近利可以扼杀创新。一个阶段已经过去,新的阶段正在到来。时代召唤新一代的开拓者,新一代的具有科学家头脑的临床医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5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之友杂志
【糖尿病患者足部菌群与常人不同】一项美国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足部葡萄球菌属的数量下降,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仍较多,且细菌多样性较高,可能影响患者伤口的感染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足部易出现感染、坏死可能与此有关。论文2013年1月8日在线发表于《感染性疾病杂志》。(内容来源于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糖尿病患者骨折相关住院风险更高】近日在线发表于《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 )的一项研究显示,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成年人,其骨折相关住院风险明显升高。有证据表明,运动项目有可能会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但糖友需坚持科学的运动习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来源:医学论坛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抗生素导致儿童IBD风险上升?】西雅图儿童医院一项研究显示,青霉素、四环素和其他常见抗生素可能导致儿童炎症性肠病(IBD)。儿童期暴露于上述可杀死肠道厌氧菌的药物与发生IBD的风险总体升高84%,生后第1年暴露导致风险最高(升高超过5倍),该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http://t.cn/zY0YIX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