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3-21 08:09
03-17 08:04
03-17 08:03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2207|回复: 11

[求助] 湿化液的监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4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湿化液应该怎样采样?监测标准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湿化液的监测

湿化液应该怎样采样?监测标准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偶尔看看
  • 打卡总奖励:52
  • 最近打卡:2025-03-12 10:24:21
发表于 2008-9-2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无菌注射器无菌操作下抽取备用湿化液(数量不限)注入高压灭菌的干试管内,无菌抽取1ml注入直径9cm的的培养皿内,倒入45——48°C的营养琼脂,轻轻摇晃至冷却凝固后置于37°C冰箱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监测标准为每毫升小于等于100cfu为合格。
:P :ff

[ 本帖最后由 云淡风轻9 于 2008-9-29 20:4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yanziym 的帖子

湿化液还需要做检测吗?我们使用灭菌蒸馏水,每天更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毫升小于等于100cfu为合格。

湿化水能作到每毫升小于等于100cfu吗?
本人认为只要你使用的水合格,每毫升小于等于100cfu为合格就可以了。用冷开水(煮沸10分钟以上)或我们喝的纯净水都可以,每天换。其实我们现在用的中央管道供气,里面根本无法清洁消毒,虽然氧气能杀灭部分细菌,但是里面还有很多的微生物,接头也无法消毒,十年前我们做了很多培养使用中湿化水,细菌不可能少于100cfu/ML。因此监测使用中湿化水没有必要,使用灭菌蒸馏水好象过头了,不经济。从系统理论来分析,我们这个供气系统无法做到无菌,供应的气体也没有致病菌,人体呼吸 也不需要无菌,监测一般就不需要,但是我们做培养可以加深对其了解,也没有必要加什么洗必泰等其他消毒液,呼吸进去对人体也无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偶尔看看
  • 打卡总奖励:52
  • 最近打卡:2025-03-12 10:24:21
发表于 2008-9-2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无菌注射器无菌操作下抽取备用湿化液(数量不限)注入高压灭菌的干试管内,无菌抽取1ml注入直径9cm的的培养皿内,倒入45——48°C的营养琼脂,轻轻摇晃至冷却凝固后置于37°C冰箱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监测标准为每毫升小于等于100cfu为合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9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楼上老师,湿化液的监测标准来自何处?在工作中我好对临床进行监控和指导,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yanziym 的帖子

根據美國CDC的文獻MMWR 2004;53(RR03):1-3,對於濕化器並沒有建議進行常規監控.一般維護措施是建議每日添加無菌水時, 需先倒掉裡面剩餘的水,. 再添加新的無菌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yanziym 的帖子

湿化液是指吸氧时加入湿化瓶中的灭菌水吗?
个人认为不必作常规检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感染因素时进行检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寶島 于 2008-10-2 09:47 发表
根據美國CDC的文獻MMWR 2004;53(RR03):1-3,對於濕化器並沒有建議進行常規監控.一般維護措施是建議每日添加無菌水時, 需先倒掉裡面剩餘的水,. 再添加新的無菌水

如宝岛老师所言,每日更换灭菌水即可而无需更换湿化瓶是吗?
可《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尽管已被废止,可某些内容现在仍在沿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我省新近出台的护理检查标准也是这么要求的,这个检查标准对消毒隔离的要求近乎于苛刻。院感相关的检查标准不是院感专家制定?呼吸机管道每日更换?
如何日与时俱进?如果不按检查标准做就要被扣分,如果不按规范做一旦发生感染这个责任非同小可。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科如何发展?有些不知所措,有些茫然。
绝不是发牢骚,只是有感而发,不知道怎么干是对的。

[ 本帖最后由 xiaolongnv 于 2008-10-2 12:3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longnv 于 2008-10-2 12:30 发表

如宝岛老师所言,每日更换灭菌水即可而无需更换湿化瓶是吗?
可《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尽管已被废止,可某些内容现在仍在沿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 ...


湿化瓶内的水每天更换是必须的诊疗常规,但并不等于湿化瓶就不用监测了,湿化瓶内的氧气气泡极易形成气溶胶,如果湿化瓶内的水细菌过多,就会造成抵抗力低下患者的感染,尤其是ICU病房,一般情况下,在纯氧的环境细菌是很难生存的,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经常使用的氧气管道内的细菌数就没碰到过超标的,有兴趣的同行可以做个观察,呼吸机、吸引器管路要做到完全消毒很困难,但必须每个患者使用一次性的前段软管,同时更换一次性过滤器(有成品出售,对控制交叉感染非常有效)。

[ 本帖最后由 微生态 于 2008-10-2 23:2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6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3楼老师,湿化液的监测标准来自何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