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1|回复: 9

美国FDA发布利奈唑胺安全性警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3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海内知己 于 2012-10-27 23:48 编辑

:ok

2007年3月16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关于利奈唑胺( linezolid,商品名:Zyvox)的安全性警告,警告称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了该药新的安全性信息。

在此临床研究中,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利奈唑胺分别与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双氯西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试验中所有对比抗生素比较,使用利奈唑胺有更高的死亡率,并且死亡率与病人感染的菌型有关。单独感染革兰氏阳性菌的病人在对比试验中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而对于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同时感染革兰氏阳阴性菌的病人和未感染病菌的研究对象而言,使用利奈唑胺有更高的死亡率。

利奈唑胺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感染、医源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复杂性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复杂性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

因此FDA建议,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在打算使用利奈唑胺的时候应该考虑上述试验研究发现的新的安全性信息,并提醒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注意:

利奈唑胺没有被批准用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接触部位感染。

利奈唑胺适应症并不包括革兰氏阴性菌的治疗,如果怀疑或确认感染了革兰氏阴性菌,应立即开始进行适当的治疗。

[ 本帖最后由 fjzzzyyygk 于 2008-9-23 12:1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点 +2 收起 理由
星火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08-9-23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临床研究中,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利奈唑胺分别与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双氯西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试验中所有对比抗生素比较,使用利奈唑胺有更高的死亡率,并且死亡率与病人感染的菌型有关。单独感染革兰氏阳性菌的病人在对比试验中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而对于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同时感染革兰氏阳阴性菌的病人和未感染病菌的研究对象而言,使用利奈唑胺有更高的死亡率。


这么大危险,为何上市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奈唑胺适应证外用药增加死亡风险

美国FDA近日通告医务人员,利奈唑胺(linezolid)出现了新的安全问题,原因是最新的一项临床研究提示,其用于治疗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患者死亡率高于其他抗生素组。

    这项开放标签、随机临床研究共纳入726例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包括导管部位感染)患者,患者随机接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双氯西林其中之一治疗。

    结果发现,和另外3种抗生素相比,利奈唑胺组病人死亡风险增加;死亡率与病原菌种类有关,革兰阴性菌感染者接受利奈唑胺治疗时有较高的死亡率(26.7% 对9.1%),革兰阴性与阳性菌混合感染者及入组时无感染者死亡率是对照组的2倍(分别为34.8% 对17.9%;26.3% 对13.0%),而革兰阳性菌感染者死亡率并不增高(16.7% 对17.2%)。

    利奈唑胺已被FDA批准的适应证包括: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感染、不伴骨髓炎的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糖尿病足感染)、单纯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或医院获得性肺炎。

    FDA提醒医务工作者,利奈唑胺未获批准用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部位感染或革兰阴性菌感染。一旦确诊或怀疑病人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应立即给予其他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转载自《中国医学论谈报》)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ok 是的,确实想不通!且其不良反应极高,据国外的5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利奈唑胺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6%,不良反应以腹泻(8.3%)、恶心(4.3%)为主,
其次为头痛、味觉改变、阴道念珠菌病和其他真菌感染、腹痛、血尿、便血、寒
战、咳嗽、发热、音嘶、阴道搔痒、腰痛、尿痛、排尿困难、气急、出血或溃疡
和倦怠乏力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FDA建议,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在打算使用利奈唑胺的时候应该考虑上述试验研究发现的新的安全性信息,并提醒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注意:

利奈唑胺没有被批准用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接触部位感染。
:handshake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辉瑞修订SPC限制利奈唑胺适应症

近日,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了辉瑞制药公司致医生的一封信,信中称辉瑞对利奈唑胺( linezolid,商品名:Zyvox)的适应症加以限制。

辉瑞表示,他们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一种)的严重病例进行了一个开放式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组(78人/共363人)比对照组(58人,服用万古霉素、 双氯西林、 苯唑西林)有更多的死亡病例。试验的前7天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利奈唑胺组死亡人数为43(12%,43/363),对照组死亡数为22(6%,22/363);试验8天后利奈唑胺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相近(35比36);对于单纯感染革兰氏阳性菌的病人,利奈唑胺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没有差异,而对于感染其他病原体和没有感染的试验对象,利奈唑胺组有更高的死亡率;利奈唑胺组中更多的试验对象感染了革兰氏阴性菌,且有更多的试验对象死于革兰氏阴性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另外利奈唑胺组中即使革兰氏阴性菌的患者获得足够的抗生素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

在信中,辉瑞对医生提出建议,在开具处方时注意以下情况:

1、针对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对于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患者,只有当微生物实验检查显示敏感性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时才应该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

对于已知或怀疑联合感染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患者,在没有其他有效治疗措施时才使用利奈唑胺,同时必须采取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治疗。

2、针对医院性肺炎和社区获得性肺炎

利奈唑胺可用于治疗已知或怀疑革兰氏阳性菌导致的医院性肺炎和社区获得性肺炎,但如果怀疑或证实同时感染革兰氏阴性菌,必须同时采取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治疗措施。

因此辉瑞对利奈唑胺的药品信息摘要(SPC)进行了修订,修订包括适应症、特殊警告、药代动力学特性三部分。 EMEA和欧盟人用药品委员会药物警戒工作组已经批准了利奈唑胺SPC的修订信息。

:Q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星火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辛苦了。谢谢!同时,也对辉瑞的态度表示尊敬。治学就是要严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太看明白,利奈唑胺本来抗菌谱只针对革兰阳性菌,这点与万古霉素是一样的,如果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情况,稍了解该药特征的医生都应该想到要使用对革兰阴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好象在一些资料中提的不多,且医药推销商常说该药的不良反应几乎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4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子一平 于 2008-9-23 22:08 发表
没太看明白,利奈唑胺本来抗菌谱只针对革兰阳性菌,这点与万古霉素是一样的,如果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情况,稍了解该药特征的医生都应该想到要使用对革兰阴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好象在一些 ...

我也有同样的疑惑,利奈唑胺本来就是仅针对GPC,为什么有GNB感染时不联合使用抗GNB的抗菌药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5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gaoxd5 的帖子

我们医院都有用过的了,使用方便,口服和静滴的都可以,成人和12岁以上都是600毫克,q12h,而且液体是配好的液体,直接用就行了。肾功能不好的不用减量,不像万古霉素肾毒性很大,当然她也有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定期查血象。效果还不错,有个患者,用上第二天就不烧了。缺点就是太贵!
(摘于临床药师论坛)

以下摘自斯沃说明书,供参考
利奈唑胺适用于: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并发的菌血症(见临床研究)
院内获得性肺炎,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药的菌株)或肺炎链球菌(包括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如果证实或怀疑存在革兰阴性致病菌感染,临床上可能需要联合用药。
复杂性的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药的菌株)、化脓性球菌或无乳链球菌引起。
非复杂性的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菌株)或化脓链球菌引起。
社区获得性肺炎及伴发的菌血症,由肺炎链球菌(包括对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菌株)所致。

抗菌谱:需氧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体外抗菌谱还包括一些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
体外和临床使用结果表明,对以下微生物的大多数菌株有抗菌活性:
需氧和兼性的革兰阳性致病菌;
屎肠球菌(仅指耐万古霉素的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菌株);
嗜血葡萄球菌属;
草绿色链球菌属
需氧和兼性的革兰阴性致病菌;
多杀巴斯德菌;

药代动力学:
成人600毫克,12h,静注后的参数为:t1/2为4.80小时,达峰时间0.51h,
吸收:口服给药后,吸收快速而完全。
分布:能快速分布到灌注良好的组织。
代谢:体外试验不通过P450代谢。
排泄:非肾脏清除率占总清除率的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