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斯斯(感控AI助手)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感染病与暴发
›
常见传染病诊疗与防控
›
HIV、HBV和HCV等血源性疾病
›
中国距离“零艾滋”有多远
公告区
+ 发布
系统消息:
优秀主题贴征集令(2025年1月号)
01-03 17:36
高山雪莲W
:
优秀回帖征集令(2025年1月号)
01-03 09:00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系统消息:
“十大感控热词2024”征集活动开始啦!
#SIFIC论坛APP#
01-02 11:15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068
|
回复:
8
中国距离“零艾滋”有多远
火..
[复制链接]
男丁格尔
男丁格尔
当前离线
积分
8336
发表于 2012-12-12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零艾滋”愿景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1年提出,包括:零新增感染、零歧视、零死亡。 中国政府代表今年7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庄严宣布:我国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艾滋病疫情总体得到控制。
那么,中国距离“零艾滋”有多远?
艾滋病的中国现状
艾滋病疫情仍在上升。至2011年底,中国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病人估计为78万人。近年联合评估显示,中国的总体疫情仍呈上升趋势。今年前10个月,新报告数较去年同期上升12.7%,因艾滋病死亡人数上升8.6%。
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方式。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传播方式发生变化,1985—2005年,以血液传播为主,占73.8%(吸毒44.2%,血液29.6%),性传播占11.6%(异性11.3%,同性0.3%)。2006至 2011年,性传播升至第一位,占75.2%(异性62.2%,同性13.0%);血液传播占 20.5%(吸毒 17.3%,血液3.2%)。2012年1—10月新报告的6.8万感染者/患者中,性传播占84.9%,其中21.1%为男男性传播。
全国的低水平流行与部分地区及重点人群疫情严重。至1995年,31个省区均报告艾滋病疫情。中国目前全人群艾滋病感染率为0.058%,仍属低水平流行国家;但是,部分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艾滋病疫情非常严重。2011年底,云南、广西、新疆、河南、四川等9个省的报告数占全国的 75%;吸毒人群的感染率最高,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检出率连续几年呈快速升高趋势。
中国面临的挑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中提出:到 2015年,力争将艾滋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20万人左右;与2010年比较,新发感染数下降25%,病死率下降 30%。要达成这一目标,中国面临着以下挑战。
1.政府“看得见的手”难以触及
目前中国政府面临着的最棘手的问题,是性传播成为艾滋病的推进器。2006年以来,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比例一直攀升,2006年占33.1%(其中同性传播占2.5%),2011年占75.2%(同性传播占13.0%)。性既是人的正常需求但又隐蔽,政府“看得见的手”难以触及。
多性伴的比例高,是性传播艾滋病的助推力。潘绥铭教授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多性伴的发生率,2000年为 16.8%,2006年是25.3%,2010年已占32.6%—38%。10年中增加了一倍左右,男性增长22—27个百分点,女性增长10—16个百分点。目前中国18—61岁人口中,1/3为多性伴。性行为和性观念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卷入如此之众的人口,
复杂的性关系网络带来了巨大的艾滋病风险。
性传播的另一推手是男男性行为。近年因相关行为感染的比例,增长了近13个百分点。1985—2005年占0.3%,2011年为13.0%。今年前10个月的报告数中已经占21.1%。多性伴是男男性行为者中相当普遍的性活动方式。张北川教授2006年对9城市男男性行为者的调查发现,58.8%曾通过网站寻找性伴,49.5%近 6个月在同性恋活动场所寻找陌生男性性伴。无保护的多性伴行为造成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脆弱性,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迫使这些男性结婚生育,又将其配偶和子女也暴露在风险中。
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变化,带来中国艾滋病感染人群的多样化。“艾滋老人”增骤。50—64岁年龄组人群报告数,2000—2011年9月增加7.5倍(1.6%→13.6%)。该年龄组以性传播为主,异性传播占68%。今年前10个月,报告数中的艾滋病老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0.2%。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一些老年男性寻求性服务又不注意保护,造成严重后果。
“艾滋学生”(15—24岁青少年)在增长。2006—2011年9月,感染艾滋病毒的学生的报告数增加近1倍(0.96%→1.64%),其中20—24岁 的 比例 上 升 28.7个 百分 点(20.3%→49%),同性传播的比例上升 47.5个百分点(8%→55.5%),异性传播上升15.3个百分点(4%→19.3%)。今年前10个月的新报告数中,艾滋学生比去年同期上升12.8%,形势十分严峻。
2.恐惧歧视无处不在
最近,天津出现一位因医院拒收而被迫篡改病历,得以手术的艾滋病患者。该事件被媒体披露次日,李克强即致电卫生部主要负责人,要求采取切实措施,“既要保障艾滋病病人接受医疗救治的权利,不得歧视,又要保障接触救治艾滋病病人的医务人员自身安全”。
笔者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9年的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存在明显的艾滋病社会歧视,感染者/患者的生活、就医、受教育权利及发展机会受到直接影响。社会大众、亲属朋友、医疗机构、工作单位及学校等,对感染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歧视。
近七成的感染者/患者内心极度紧张焦虑,担心感染暴露将使自己受到各种侮辱和歧视,近 40%的人有自杀冲动。感染暴露后,他们面临着生存危机。“被离婚”、被抛弃、被搬迁、被失业、被拒绝就医、区别对待是普遍遭遇,权利受到侵害。近 60%的人家庭经济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女性在婚姻及家庭经济方面受到的打击更甚。
由于制度和文化的原因造成的巨大歧视,不仅损害了感染者的生存质量,也带来艾滋病进一步传播的危险。由于歧视,许多高危性行为者不愿接受病毒检测,目前仍有约60%的患者未被发现;由于歧视,许多艾滋病毒感染者生活困难,部分人极易从事传播艾滋病毒的职业;由于歧视,同性恋群体不愿公开身份,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结婚,增加了配偶子女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另外,社会转型和人口流动、治疗的难度加大等因素,也是中国政府在防艾工作中必须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零艾滋”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朝“零艾滋”努力,关键在政府,在社会的管理者——领导干部。
1.提高责任意识,降低偏见和歧视
笔者2011年对19省市党校学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 58%的人认为“有必要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能否治愈”的正确率为 67%,“艾滋病疫苗”的正确知晓率仅45%,有43.6%的人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
调查表明,领导干部中客观存在艾滋病歧视。23.9%的人认为应该隔离感染者/患者,37.9%的人选择“不应强调隐私权”,32.4%的人认为应该在就业、工作提升方面限制机会,而高达 72.7%的人选择拒绝招收感染者/患者为新雇员。
领导干部目前在艾滋病问题上的知识和认识,与10年前相比有了进步,但要担负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遏制艾滋病蔓延的重任,还需要继续努力。
第一,明确自己的责任。《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级领导干部要了解艾滋病,了解世界、中国及本地区艾滋病流行的情况,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
第二,保护相关群体的权益,坚定地反对歧视。领导干部是重要的决策者和社会管理者,他们的歧视对相关群体的权益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三个零愿景”,最基本的是零歧视,这个目标不实现,零感染和零死亡将无法达成。
领导干部要认识到,零歧视不是空洞的人道主义,降低歧视能帮助更多的感染者/患者浮出水面,得到治疗,防止进一步传播的危险。反歧视既是为了保护受艾滋病影响的群体,更是为了遏制艾滋病的蔓延、保护所有民众的健康和安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创新管理手段,加强教育和宣传
李克强在11月26日的国务院防艾工作全体会议上强调:中国防艾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艾滋病防治不单纯是一个医疗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今,中国防艾工作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已经由输血传播转变成了性传播,甚至同性传播。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采取有针对的措施,并且要对‘十二五’规划作出一些适当调整。
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变化,要求创新管理的理念和措施。
第一,改变卫生部门“垄断”艾滋病防治的现状。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变化,既说明政府和卫生部门过去的功劳,也暴露了目前中国防控艾滋病模式存在的问题。
2005年以前,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血液(吸毒、卖血/输血等)。政府部门通过加强血液管理(制定血液管理条例、关闭黑血站),降低吸毒危害(美沙酮替代、清洁针具发放、戒毒)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血途径传播的比例。但是,2006年后经性途径的传播逐渐上升,至2011年所占比例高达75.2%,显示了中国以卫生部门为主体的防控模式的失灵。
艾滋病的治疗是医学问题,但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管理问题。艾滋病的“社会性预防”,即通过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促进民众改变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这不是卫生部门的职责和专长。中国一直把艾滋病问题当作疾病问题,由卫生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负责。“垄断”一方面使卫生部门不堪重负、力有不逮,同时也使艾滋病预防工作的有效性降低。中国卫生部自2004年启动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工作,现在每月对125万人采取预防干预措施,但艾滋病的传播并未明显减少和下降。
必须由多部门形成合力,以实现中国“零艾滋”。
第二,全社会参与防控艾滋。李克强在11月26号的会议上指出:“今年防治艾滋病的口号是‘全民动员’,就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教育部门责任重大。教育部在2004年即规定艾滋病知识进入中学课堂,但目前中学生理卫生课的性知识教育方式单一死板,大多老师让男女生分开,学生自己看课本,性心理、性道德教育完全缺失;在性观念变革、性行为多元化的浪潮冲击下,“艾滋学生”的增多是必然的。国家和社会有责任保护青少年,学校应在完善性教育的前提下进行艾滋病相关教学。党校、行政学院等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和培训。
宣传部门要继续发挥作用。传媒应着力宣传反歧视,要“润物细无声”地引导民众摆脱恐惧与歧视。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媒形式,应当成为宣传防艾知识和政策的平台。
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应得到进一步重视。李克强指出,“很多事情都靠政府包办,办不了,也不一定能办好。我们应该更加鼓励发挥好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社会体制的改革来加强社会建设。”我们的政府应当有自信,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引导民间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社会。
我们相信,中国人应该有能力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朝“零艾滋”的愿景迈进。
评分
参与人数
1
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雨点儿
+ 2
+ 2
很给力!很详实的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文粤
文粤
当前离线
积分
1509
发表于 2012-12-12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全民动员防治艾滋病。让我们院感人都积极行动起来,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朝“零艾滋”的愿景迈进。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边缘科学
边缘科学
当前离线
积分
702
发表于 2012-12-12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l零艾滋“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如今在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讲人的思想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应从妊娠期就进行系列检查,阳性的妊妇或家属需进行跟踪或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管理,现在不是有艾滋病的阻断治疗吗,从婴儿出生开始就行阻断治疗,减少新发病例的发生这是其一的措施。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雨点儿
小雨点儿
当前离线
积分
10711
发表于 2012-12-1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艾滋病是个社会问题。。。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yxzlyy
yxzlyy
当前离线
积分
1994
发表于 2012-12-12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全民动员防治艾滋病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当前离线
积分
2774
发表于 2012-12-12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1—10月新报告的6.8万感染者/患者中,性传播占84.9%,其中21.1%为男男性传播。”对这一人群的防控应该加强。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空烟云
星空烟云
当前离线
积分
1335
发表于 2012-12-1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朝“零艾滋”的愿景迈进”是国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感控人更是责无旁贷。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施华
施华
当前离线
积分
1537
发表于 2012-12-13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民动员学习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防治艾滋病。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阳光总在风雨后
阳光总在风雨后
当前离线
积分
3219
发表于 2013-3-22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艾滋学生比去年同期上升12.8%,形势十分严峻。
防艾宣传面要扩大,力度要加强。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