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BL S 大多数是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ESBL S 主要发现于肠杆菌科,特别是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由于大量使用广谱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原因,近年来临床上产ESBL S 的细菌分离率逐渐增加,该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和经质粒传播迅速的特点,因此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难度。ESBL S 的医院感染与ICU、呼吸科、肾内科、肿瘤科和新生儿病房大量使用抗生素有关。当临床分离株产ESBL S 时,不管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敏感与否,都应避免使用青霉素类,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是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这类菌株引起的感染治疗效果不好。
产ESBL S 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达100%,是治疗产ESBL S 菌引起感染的最佳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87%和89%,也是治疗产ESBL S 菌引起感染的理想药物。
产ESBL S 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和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也很高。产ESBL S 细菌对常用抗生素均呈较高的耐药性,这与其在携带有ESBL S 的质粒上可同时携带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基因有关。目前发现产ESBL S 菌株的种类越来越多,不仅局限在肠杆菌科,还在非发酵菌也有检出,我们必须加强实验室检测,掌握ESBL S 的耐药特性及分布,及时准确地报告临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ESBL S 菌株在医院内的播散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