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0|回复: 5

中国科学报:寄生虫检验不容忽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8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报记者 张思玮

“大夫,俺孩子拉肚子,上午来医院看过了,还打点滴用的是头孢曲松,根本不管用,现在仍然拉得厉害!”王萍(化名)怀里抱着刚满6周岁的儿子,焦急地询问急诊科医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恰逢此时,该院检验科的王兵正从旁边走过,得知此情况后,他建议,急诊科医生开具寄生虫检验的单子,以确定该患儿是否携带寄生虫。

最终检验结果正如王兵所料,在患儿的粪便中的确存在典型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随后,急诊科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患儿得以康复。

寄生虫是一种病原体,如单细胞生物(原虫)或蠕虫,它们通过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宿主)内得以生存。寄生虫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危害, 而且还会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

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疾病谱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寄生虫感染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绝对不能忽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顾兵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该院检验科每年都能检出几例疟原虫,并且随着饲养宠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寄生虫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依然任重道远

上世纪90年代,卫生部曾组织有关人员对人体寄生虫病进行全面调查,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连同我国历年记载的虫种在内,全国已经累计有230多种人体寄生虫(医学昆虫除外)。

因感染人群多集中在农民这一群体,也有人将寄生虫病称为“乡村病”、“贫穷病”。

“甚至还有人把寄生虫病,特别是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作为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江苏大学仇锦波教授说。

欣慰的是,早在2002年,国家便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对包括寄生虫病在内的一些传染病的防治要求。再加之实验诊断水平的提高,国内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在新的形势下,任务依然艰巨。”仇锦波表示,在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下,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给一些外来寄生虫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还有一些地区因开发不当,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导致原本已较好地被控制了的寄生虫病又死灰复燃。

技术得以提高

应对寄生虫病除了必要的防范措施,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诊断。

传统检验人体寄生虫病原体多为通过粪便检验或血液检验等病原检查方法,但该方法因操作复杂等原因应用得越来越少。而绝大多数实验人员更乐于采用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来实验诊断寄生虫感染情况。

“但病原检验作为寄生虫感染确诊的依据,最好在有条件获取病原学诊断结果的实验室,都不要轻易放弃病原检验这个环节。”仇锦波表示,病原检测是寄生虫感染实验诊断的一条基本原则。

但对于某些深部器官或组织的寄生虫感染,以及在其他特殊情况下,病原检测很难得到明确结果时,仇锦波认为,就应该想方设法检验寄生虫的循环抗体或循环抗原了。

特别是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快速移植和应用,寄生虫检验技术也相应得以提高。比如,基因芯片技术正逐步用于寄生虫检测的实验研究,这也让诸多业内人士看到了希望。

不过,仇锦波也提醒,在寄生虫检验方面也尚存在很多困难。比如寄生虫抗原的纯化、免疫诊断的标准化和自动化问题。

揪心的现状

不过,反观国内寄生虫检验现状,顾兵却用“非常担心”来形容。“很多检验科只保留个别寄生虫检验项目,甚至不开展了。”

而在国外,大多数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依然安排有专职人员进行寄生虫检验。比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有两名专职人员从事寄生虫检验工作,每天都要对80~90份寄生虫标本进行检验,并且阳性率近10%。

“难以想象,500多张床位的规模,寄生虫检验有这么大的标本量和这么高的阳性率。”曾在UCLA交流学习过的顾兵坦言,在国内有些实验室每个月进行寄生虫检验的数量不超过两位数。

那么,UCLA寄生虫检验的专家是如何进行疟原虫涂片检验呢?

“每个标本均需要涂厚血片和薄血片,每张片子在显微镜下至少要看到300个视野,才会发报告。”顾兵曾估算过,即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寄生虫专家,也要花费两个小时才可以发一张疟原虫涂片检验报告。

顾兵推测,国内实验室不重视寄生虫检验的原因可能有两点:复杂的操作、没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它却可以为临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数据。”顾兵担心,如果国家再不重视寄生虫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来这方面的专家会越来越少。“30年后如果碰到寄生虫疾病,我们的检验人员还会进行检验吗?”

《中国科学报》 (2012-10-30 B4    健康)
寄生虫检验.jpg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2-11-18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漠驼铃声 于 2012-11-18 21:42 编辑

上周刚在工作中碰到一例去过疫区的患者持续发热,从下面县城来诊时伴明显贫血,外周血没有查出明显异常,但骨髓穿刺片查出大量杜氏利氏曼原虫,确诊为黑热病。实验室应该重视这些最基本的不挣钱的检验项目,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啊,关键现在好多医院都是与经济挂钩啊,实验室管理者也效仿,工作人员自然就忽视这些不挣钱的项目,而关注那些快速且收费高的项目。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细菌耐药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验室应该重视这些最基本的不挣钱的检验项目,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啊"

严重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8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鼓励,在工作中我发现现在好多年轻的检验人员根本就没有见过寄生虫,有的说只是在上学时书本上有,有的说只是在学校实习课时见过,我觉得后者的教学还到位,前者啊就不怎么好了,其实现在好多学校真的也在忽视寄生虫学科的教学,这一点是值得重视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漠驼铃声 发表于 2012-11-18 21:45
谢谢老师的鼓励,在工作中我发现现在好多年轻的检验人员根本就没有见过寄生虫,有的说只是在上学时书本上有 ...

是啊,非常惭愧的说,我自己也不太会看寄生虫。不过,从学科发展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角度,我发现全国临床微生物检验对寄生虫检验关注少,当然,这里有很多原因。

寄生虫检验,非常值得关注和重视。

点评

我下科室检查的时候也发现,我们医院一套专门用来检查血吸虫的仪器闲置着,几乎没有人使用,很可惜的。据说以前曾经辉煌过。  发表于 2012-11-21 19: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9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进制 于 2012-11-19 05:50 编辑
细菌耐药 发表于 2012-11-18 21:38
"实验室应该重视这些最基本的不挣钱的检验项目,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啊"

严重同意!


从事该种类项目操作者,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同样要吃、喝、拉、撒地花费才能生存于世,故大幅提高此类检测项目性价比,反映出其真正、真实价值,不违背经济发展规则、规律,才是解决问题根本所在。只有真正维护好操作者应得利益,才能有尊严地安心、静心把此种类工作做细、做好。有保留的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