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296|回复: 0

[动态] 铁硫蛋白IspH研究新进展有望开发出新的抗生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7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2012年10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铁硫蛋白IspH在几种病原体的萜烯代谢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这种反应机制为人们开发新的抗生素(特别是抵抗疟疾和肺结核病的抗生素)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研究这种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at Munchen)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的反应:IspH接受两类完全不同的分子为它的搭档。这一令人吃惊的发现为人们战胜传染病提供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结果于近期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萜烯( terpene)是最为庞大和最为多样化的天然化合物之一,胆固醇和雌激素就是大家熟悉的例子。在所有有机体中,萜烯的生物合成起始于两种构建单元(building block):异戊烯二磷酸(isopentenyl-diphosphate, IPP)和二甲烯丙基二磷酸(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 DMAPP)。然而,哺乳动物和细菌利用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来完成这种合成。在细菌和致病微生物中,酶IspH催化IPP和DMAPP产生的最后一步。因此,多年以来,科学家们就已认识到IspH有潜力作为一种攻击靶点从而有助于人们开发出抵抗疟疾和肺结核病的药物。

    如今,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的Michael Groll教授和Ingrid Span博士在这个领域取得一项重要的突破。他们与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Eric Oldfield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一起发现某些抑制酶 IspH的炔类化合物。利用 X射线晶体学技术,他们发现这种酶不仅结合几种炔类化合物到它的活性位点,而且还对它们进行修饰。通过加入水分子到乙炔基团(acetylene group)上,从而将炔类化合物转化为醛或酮类物质。Ingrid Span解释到,“通常,酶只与一种特异性底物发生反应。因此,我们吃惊地发现 IspH能够与两类完全不同的分子发生反应。”

    IspH上的活性位点的结构和位置具有灵活性。这种酶是由三种结构单元组成的,并且在这三个结构单元的中心存在着一种立方体结构的铁硫簇。这种不同寻常的结构使得这种酶能够完成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反应:将烯丙醇(allyl alcohol )转化为上述两种萜烯组分的混合物。尽管铁硫蛋白在正常情形下作为一种电子传递体,但是酶IspH将底物直接结合到它的铁硫簇上。

    除了乙炔水合酶和固氮酶,IspH是已知第三种催化炔类化合物转化的酶。此外,在此之前,人们还没发现能够催化这种反应的含铁催化剂。因此,IspH的这种新发现的性质可能能够有助于人们开发出新的活性药物成分。

摘自:生物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