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2|回复: 5

利奈唑胺耐药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6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的最新耐药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院目前还没有发现耐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知道各位老师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6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全国chinet报告。

QQ截图2012102615280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奈唑胺耐药而万古霉素敏感的屎肠球菌1例 2009年04月12日
【关键词】  利奈唑胺;耐药;万古霉素;敏感;屎肠球菌

患者,男,32岁,既往体健。因车祸致左小腿毁损伤、右侧胫腓骨骨折、失血性休克、肺挫伤、****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于2008年5月25日急诊收住。予抗休克综合急救措施并急诊行左小腿截肢及双下肢清创缝合术等处理后转入ICU监护加强治疗。入科后,生化及血气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心、肝、肾功能损害及ARDS、凝血功能障碍而一直予机械通气辅助通气,并留置深静脉导管输液和留置导尿管。入院第4天因肾功能衰竭无尿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入住ICU后因高热不退(39~40.5 ℃),气管内吸出血性痰及双下肢创面肿胀渗液,并有恶臭味,先后经验性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抗感染。第7天因体温仍未下降,考虑到并发球菌混合感染可能而加用利奈唑胺0.6(每12 h一次)抗球菌治疗。第12天患者因迟发性小肠穿孔破裂、粪质性腹膜炎而行剖腹探查肠修补、腹腔冲洗引流术,同天血、尿培养均提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遂加用卡泊芬50 mg(首剂70 mg),每天一次抗真菌治疗。第18天(2008年6月12日)残端肢体引流液和同时的腹腔脓液培养结果(第13天取样标本)均为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敏感(详见表1)。患者在应用利奈唑胺抗球菌治疗期间感染症状无好转,且药敏试验报告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考虑到患者存在急性肾衰,经家属同意后使用替考拉宁0.2(每12 h一次,前2 d剂量加倍)抗屎肠球菌感染,并行创口坏死组织清除。其后多次创口脓液、血培养和腹腔引流液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痰液培养为铜绿假单孢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别予相应的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期间因下肢残端创口组织坏死、感染,多次行左、右小腿截肢、清创手术,但最终于第25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  :利奈唑胺(linezolid)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唑烷酮类抗生素,2000年在美国首次上市。由于这类抗菌药机制独特,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最早阶段,而其他抗菌药则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最后阶段,故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在临床上对耐药G+菌感染的治疗已显示出优势。利奈唑胺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非复杂性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复杂性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2007年12月,利奈唑胺在中国上市,患者为我院首批使用该药病例,目前世界上有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耐药的屎肠球菌零星报道,但对利奈唑胺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敏感的屎肠球菌株报道较少。本例在培养前使用过利奈唑胺,约10余天后出现该耐药菌株,其可能是由其诱导而使该菌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即利奈唑胺诱导细菌23S rRNA DNA编码V区的2576位点G→T突变,导致rRNA装配的蛋白形成G→U改变从而产生细菌对其耐药。

    利奈唑胺耐药的屎肠球菌株常在使用该药后分离出,并且使用时间相对较长(本例为10 d左右),另外留置中心静脉管、人工材料植入以及有隐蔽的感染灶等原因也促进耐药菌株产生(Johnson AP,Tysall L,Stockdale MV,et al. Emerging linezolid-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alis and Enterococcus faecium isolated from two Austrian patients in the same intensive care unit[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2,21(10):751-754.)。本例患者有许多与上述相似的因素,可能是其产生该耐药菌的根本原因。由于利奈唑胺在我国使用时间较短,临床应用经验有限,对于危重患者可能由于肝肾功能受损等原因而优先考虑使用利奈唑胺,故在这种情况下,务必要留标本培养,当高度怀疑为球菌感染而经验性用药且疗效欠佳时,需考虑到利奈唑胺耐药的可能,要及时更换抗菌药物;另外要严格把握应用利奈唑胺的适应证,杜绝乱用和滥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的使用时间等,防止因诱导突变而产生的大量耐药菌株出现。

    (本文编辑:丁敏娇)
相关链接:http://journal.9med.net/html/qik ... 2929367_46992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6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院还没发现,不过先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