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大肠杆菌耐药的模式
作者:王娣;托马斯?克里克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08-10-16
肠道细菌在全身抗生素治疗中常被作为“无辜者”遭受打击。然而,有关耐药及正常的肠道菌群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及之后定植动力学方面的资料却很少。为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德国研究者对541例年龄≥40岁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了分析。这些患者曾出现发热性感染,在抗生素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留取了粪便标本。
在第 1 、 2 、 3 批标本中分别 有 343 (63%) 、 275 (51%) 和 307 (58%) 份培养出大肠杆菌。在基 线水平,分离出的菌株中分别 有 25% 、 20% 、 8% 对氨苄西林、 多西 环素和磺胺甲基异 恶 口 唑耐药;对头孢菌素、庆大霉素或左氧氟沙星耐药的比例约为1%~2%。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期间,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多西环素和萘啶酸耐药的菌株分别占分离株的38%、7%、31%和10%。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期间,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喹诺酮耐药水平上升,对左氧氟沙星和萘啶酸的耐药率达到22%。
在仅接受 2~7 天抗生素 治疗后,菌株对氨苄西林、多西 环素和磺胺甲基异 恶 口 唑的耐药率便显著升高。而在停止治疗后,耐药程度在2~4周内恢复到基础水平。(王娣)
■ 点评
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大肠杆菌耐药率显著增加表明,这些微生物正常寄居在许多患者的肠道中,只是数量很少,当使用这些药物时耐药菌株被迅速选择出来。尽管在选择压力缓解后,野生菌株数量很快超过了耐药菌,但耐药菌很可能永远不会完全消失。― 托马斯?克里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