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绿茵场 于 2012-9-4 22:15 编辑
【注:2009年报道】近日,卫生部向社会通报了半个月前发生在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的院内感染致新生儿死亡事件,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撤职处分。提起发生在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人们不禁联想到去年西安交大一附院的严重院感事件。新生儿感染是否是院感控制的“软肋”?此次院感事件又暴露出医院管理的哪些盲区?
暖箱里发现头发丝
此次卫生部派出的调查天津市蓟县院感事件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蓟县妇幼保健院的病房楼是去年9月才启用的新楼,楼道、房间完全可以用窗明几净来形容,病房面积、床间距也都没有问题,“硬件条件好到让人羡慕”。但是,专家在看了5间大病房后发现,房间里没有洗手池,即使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也没有洗手设施,更没有速干手消毒剂。在此次感染事件的“肇事点”——暖箱里,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由于擦拭不彻底而遗留在边边角角的灰尘和头发丝。
据这位专家介绍,在蓟县妇幼保健院,暖箱消毒只在每个孩子治疗结束时进行一次;对于用做物品表面擦拭的毛巾,医院也没有进行正确的消毒和灭菌。
在北京儿童医院,该院新生儿内科病房护士长马爱萍告诉记者,医院对感染管理有严格的制度和流程,除了日常消毒,每个星期还要将暖箱拆洗一回。清洗的时候,护士把能拆的零件全部拆开,擦拭时使用的是由医院统一消毒的毛巾。在每个患儿结束治疗时,还要进行终末消毒,患儿们穿过的衣物和所有使用过的设备、床垫、用品都要进行消毒处理。
据专家介绍,即使是母婴同室的病房,床单也要每天更换,再由洗衣房统一清洗、消毒。而在蓟县妇幼保健院的母婴同室病房,专家们看到,妈妈们就穿着自己的毛衣、毛裤躺在床垫上,没有床单,孩子们用的也都是自家的包被。专家们询问了医院的医护人员,她们说工作服一周才换一次。
在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记者看到,每个病房里都有两个水池,一个是医务人员的洗手池,另一个是宝宝们每天早晨洗澡的专用池子。每个病床的床头都配有一瓶速干手消毒剂,每个床边还都挂着一个听诊器,以避免交叉感染。记者还看到,在每个暖箱上面都贴有护士制作的无菌操作温馨提示牌,用小宝宝的口吻提示医务人员接触他们前后必须洗手。
无菌病房可随意进出
在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记者提出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要求都遭到了婉拒。北京协和医院的工作人员说,除医院新生儿室的医务人员和特殊检查人员外,一般人不能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据了解,为保证环境洁净,北京协和医院要求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所穿的工作服必须每天更换一次;进入病房之前,医务人员要戴口罩、换鞋、更衣,并要严格洗手消毒,“就跟进手术室一样”。
而在蓟县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病房里,家长可以留宿。为了节省床位费,甚至在3张床上挤坐了6位家长。另外,新生儿室里还有****康复的房间,和新生儿收治在一起的是****脑瘫病人。
事件发生后,6名受到感染的患儿被转到北京儿童医院治疗。其中一名孩子的奶奶曾表示:“在蓟县,我们随时都可以去暖箱看孩子。这里(北京儿童医院)只能在探视室的电视上看孩子,不能进去看。”
按照卫生部对新生儿室建筑布局的要求,新生儿室里应设置隔离室来放置明确感染的患儿,然而蓟县妇幼保健院却没有明确设置隔离病房。在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记者在隔离室见到了蓟县院感事件中唯一的幸存者。据值班医生介绍,孩子现在的生命体征比较平稳,能吃奶,呼吸、血液循环稳定,血象等指标也已明显降低。
奶瓶成细菌孳生地
根据环境卫生学和卫生部对于感染控制的要求,新生儿要有专用的洗澡和配奶区域,洗澡过程要由护士操作以保证洁净,奶瓶、奶嘴也都要经过高温灭菌。据北京儿童医院配奶室的工作人员介绍,该院所有用奶都是按照医嘱和病房要求在配奶室统一配置,奶瓶和奶嘴也都在配奶室集中清洗消毒。配奶时,首先要将奶瓶灭菌,再对鲜奶进行高温蒸煮,装完奶之后再进行第三遍消毒,每次给患儿喂奶之前半小时由专人专车送到病房。
据调查组专家介绍,蓟县妇幼保健院没有设置单独的洗澡区和配奶室,新生儿的奶瓶和奶嘴就放在病房的抽屉里,护士用开水烫过后直接给孩子配奶,喂完奶后再烫一下就收起来。专家在现场几个暖箱的旁边都看到了装着孩子没喝完的水或奶的瓶子。“奶瓶里剩下的奶或水形成了一个湿润的环境,容易造成细菌孳生。”调查组专家说。
院感防控形同虚设
据卫生部相关业务部门的人员介绍,近年来,妇幼系统医院感染问题成了令管理者头疼的“软肋”。
根据对全国1990年~1993年发生的37起医院感染流行事件的统计,新生儿感染流行占60.7%,有死亡病例的9起全部为新生儿感染。去年,上海市一项针对3517名新生儿的调查显示,这些孩子的总发病率达171%。,其中由感染导致的占90%。
据专家介绍,导致此次蓟县院感事件暴发的因素中,除了新生儿免疫功能差、对病原体普遍易感等客观因素外,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就是医院对于感染防控的漠视。调查组人员说,蓟县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一共有31张床位,但只有9名护士,而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和大病房用的是同一套人马,人手严重不足。这直接导致为孩子换尿布、喂奶、量体温等工作有时要依赖家长来完成,手卫生难以保障,大大增加了感染发生的几率。
另外,根据要求,新生儿室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应由各医院参照卫生部标准并结合自身情况具体制定,而蓟县妇保院仅把卫生部的文件直接变为医院的规章制度,没有细化措施。同时,该院负责医院感染的只有一名兼职人员,督导工作有名无实。
妇保机构职能应尽快回归
事件发生后,记者在蓟县妇幼保健院的网站上看到,在这家二级专科医疗机构的业务范围中,竟然包括了甲状腺、胃癌等外科手术及脑病康复、医疗美容等多项综合医院才开展的医疗项目。
蓟县的情况并非个例。目前的确有不少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扩展医疗项目来扩大业务范围。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虽然没有对妇幼保健机构开展综合诊疗项目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但妇幼保健院作为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80%的业务职能应是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和新生儿保健。然而,由于一些医疗项目能带来更快更多的经济利益,许多妇幼保健机构争相盲目开展,导致儿科短板逐步显现。因此,妇幼保健机构尽快回归业务职能已迫在眉睫。
此次蓟县感染事件还暴露出该院在临床诊疗技术上的薄弱。据了解,几名孩子在出现发热、血象升高等感染初期的症状时,该院均是按照新生儿缺氧和缺血性脑病进行诊断,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条块分割带来监管盲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次蓟县妇保院院感事件中,显现出来的还有依照行政关系形成的部门条块分割导致的监管漏洞。
据介绍,目前医政管理的文件在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是畅行无阻的,但是对于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机构等机构的监管,从“条”上来说单有一条线,像医院感染管理、用药检测等医政系统的文件,虽然明确注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遵照执行”,但事实上在一些专科医疗机构存有盲区。
蓟县妇幼保健院就曾表示,该院没有收到过西安交大一附院院感事件的通报。日前,记者致电部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就各地妇幼系统对医政系统文件的落实情况进行询问,发现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
陕西省某妇幼保健院的负责人说,他们医院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文件就是从网上下载来的。他表示,对自己所在的医院而言,如何对新生儿施用抗菌药物,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文件实际上很有指导意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