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8-20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液科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管理科(230001)
左改珍 谢少清 范恒梅 王丽红 张亮 梅雪飞 张莉莉 荚恒敏
【摘要】 [目的] 报告血液科3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方法] 对血液内科病房3例白血病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进行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调查,并行环境微生物监测、分子流行学调查。[结果] 环境微生物采样中48份标本共检出3株铜绿假单胞菌,患者倪某口腔溃疡面1份,治疗室水龙头1份,拖把池下水口1份。对分离出的3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例倪某的血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另2例病人的血培养标本未保留)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显示2株为Ⅰ型,1株为Ⅱ型,1株分为Ⅲ型,倪某口腔溃疡面标本和血培养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相同,而与拖把池下水口和治疗室水龙头的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都不相同。[结论] 本次血液科病房3例白血病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不能断定为医院感染暴发。
【关键词】血液科 铜绿假单胞菌 血流感染 调查报告
血液内科病房2009年10月30日报告感染管理科有3例白血病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追踪发现此3例均为白血病接受化疗患者,白细胞低下,有两例有明显的口腔溃疡伴感染病灶,分别在10月9日、11日、29日血培养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为了进一步查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证实有无院内感染暴发,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立即报告了分管院长及医务处,紧急启动了流行病学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10月份血液科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历和现场个案调查,并采集各种标本48份;10月份血液科病房共住院病人119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3例,罹患率为2.52 %,患者孙某,女,42岁,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伴口腔感染于9月18日入院,9月21日至24日出现发热,后10月11日再次高热达39.6ºC,当天送血培养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患者血象低、粒细胞缺乏(WBC 0.18*109 中性11.1%),使用舒普深、甲硝唑、拜复乐、泰能、丁卡等多种抗生素,同时怀疑肺部真菌感染使用伏立康唑,发热控制后 22日出院;患者司某,男,68岁,9月29日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入院,行DA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低、粒缺明显、骨髓抑制,10月5日起发热,持续一周,10月9日血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选用头孢拉定治疗体温逐渐下降,症状控制后10月19日出院;患者倪某,女31岁,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月发热三天伴口腔溃疡感染入院,10月29日血培养铜绿假单胞菌,改用舒普深抗感染治疗后发热控制。
1.2 三间分布情况:有二位患者于10月5日、11日在住院其间第二次出现高热,立即送检了血培养,血培养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另一例入院时已发热3天伴口腔溃疡感染,入院第三天送检了血培养。三位患者在同一治疗组,三个不同病房(11床、20床、T12床),三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谱较为相似。血液科7月、8月、9月近三个月血液感染共6例,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无铜绿假单胞菌,本次一个月内培养出三株铜绿假单胞菌,是异常情况。
1.3 环境微生物调查方法 11月2日对该病区的环境进行了微生物监测,当时已有两例病人出院,只有一例20床血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阳性在院病人。采用棉拭子涂抹法采集医护人员手标本12份,20床倪某住院病人鼻前庭、口咽部及口腔溃疡面、手及其家属手标本8份;采集医院环境标本(包括床栏、床头柜、护办室台面、病历夹、护办室电话、电脑键盘、门把手、听诊器等)28份,共采集标本48份。
1.4 分子流行学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进行细菌同源性鉴定。
2监测结果:
2.1.环境与有一住院患者微生物调查结果
2.1.1 48份标本中共检出3株铜绿假单胞菌,20床倪某患者口腔溃疡面1株,治疗室水龙头1株,拖把池下水口1株。
2.1.2 医护人员手标本:发现3株表皮葡萄球菌,7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棒状杆菌,1份培养无菌生长。
2.1.3. 20床倪某住院病人鼻前庭、咽部、口腔溃疡面、手标本及家属手标本:1株铜绿假单胞菌,1份咽部标本培养为正常菌群(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菌属),1株溶血葡萄球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无乳链球菌,3株枯草芽孢杆菌。
2.1.4. 病区环境标本:2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洋葱假单胞菌,3株大肠埃希菌,2株微球菌,1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份培养无菌生长。
2.2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对本次分离出的3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株20床倪某的血培养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另2例病人的血培养标本未保留)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结果显示2株为Ⅰ型,1株为Ⅱ型,1株分为Ⅲ型,20床倪某口腔溃疡面标本和血培养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相同,而与拖把池下水口 和治疗室水龙头的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都不相同。
图1 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RAPD-PCR扩增产物电泳图谱
1为20床倪某口腔溃疡面标本
2为拖把池下水口(东)
3为20床倪某血培养标本
4为治疗室水龙头
结果:1和3基本相同,与2和4标本都不相同
3. 讨论
3.1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皮肤、肠道和呼吸道等处,主要引起抵抗力低下病人的机会性感染,其感染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部位和组织,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该菌可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本组3例白血病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根据患者的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结果并结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关于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初步推断本月血液内科病房3例白血病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不能断定为医院感染暴发。20床倪某入院时已有发热三天伴口腔溃疡感染,口腔溃疡面标本和血培养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型相同,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可能是因口腔溃疡面上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免疫功能下降时侵入血流所致,是条件致病菌而造成病人自身感染即内源性感染,是否为医院感染很难界定;另两名病人已出院,是否为内源性感染?是否具有同源性?因原始血培养标本未保留,无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3.2 血液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免疫缺陷以及治疗中化疗药物、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容易发生感染,有报道医院感染率可高达24.4%[2],中性粒细胞总数<0.5×109/L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达98.1%[3],已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最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血液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工作尤为重要,严格无菌观念,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对白血病化疗后自身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注意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必要时给予提供单人间,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制度,降低患者陪护率、减少病房人流量。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控制由医护人员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
3.3 白血病化疗后以口腔并发症多见,有报道[1]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口腔溃疡发生率常为实体瘤的2~3倍,可达90%以上。本组3例白血病患者有2例明显口腔感染,因此化疗前做好预防性宣教,向患者介绍化疗药物致口腔炎的原因、后果,预防性措施;向患者宣教用软毛刷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及时清除食物残渣,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按医嘱定期用漱口液,能有效减少口腔内细菌定植;教会患者自身监测的方法,注意口腔、皮肤、肛周、呼吸道和泌尿道等感染好发部位,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治疗。
4.3 血液科本次对3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能及时主动上报,说明科室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高度重视,能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4.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需要多学科、多部门通力合作,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临床分离的有意义的标本应保存,以利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参考文献
[1]王小方,李新奎,向 英.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并发口腔溃疡治疗护理现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2, 23: 67-68.
[2] 韩冰,邸海峡,周道斌等.血液科2388例次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北京医学2007,29(6):327-329
[3]韩冰,邸海峡,周道斌等. 1993—2004年血液病房2388例次住院患者感染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06,86(10);664-6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