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现将原文帖出来,以方便大伙浏览
气性坏疽诊疗须知——宣教版
一、概述:气性坏疽是由产气荚膜杆菌等所引起的肌坏死,是一种发展迅速、预后差的厌氧菌感染(注意:该病是感染性疾病而非法定传染病)。气性坏疽主要通过伤口接触传染,对没有伤口的普通人几乎不会造成影响。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 二、诊断:早期诊断是保存患肢、挽救生命的关键。主要依据是早期的局部表现。早期诊断的3大特征为:
(一)伤口周围触诊有捻发音;
(二)渗液细菌涂片发现粗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三)X线平片检查发现肌群中有气体存在,实验室检查Hb显著下降,WBC通常不超过12~15×109/L,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确诊依据为厌氧菌培养检测到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梭菌、败毒梭菌、梭状梭菌或溶组织梭菌等病原菌,或PCR方法检测病原菌DNA阳性。
三、诊疗须知:
(一)患者安置:应单间隔离或同类疾患床旁隔离。 (二)患者宜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三)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诊疗操作时须穿长袖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护目镜,一人一用一换;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为患者冲洗伤口或做手术时应穿防护鞋。 (四)消毒方法: 1、伤口的消毒 采用3 %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的消毒 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2 000 mg/L浸泡消毒45 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 000 mg/L浸泡消毒 90 min,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 3、物体表面的消毒 为感染患者手术或换药后,应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4、环境表面的消毒 手术室、换药室、病房环境表面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消毒,采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终末消毒 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可采用过氧乙酸按照1g/m3加热熏蒸,湿度70 %—90 %,密闭24 h;或5 %过氧乙酸溶液按照2.5 ml/m3气溶胶喷雾,湿度为20 %—40 % 。 6、织物: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单独收集,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标识清晰,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清洗。 7、接触患者创口分泌物的纱布、布垫等敷料、一次性医疗用品以及患者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双层封装,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切除的组织如坏死肢体等双层封装,按病理性医疗废物处理。
(五)、伤口处理
1、病变区应作广泛多处切开,彻底清除变色、不收缩、不出血的肌肉,直达色泽红润,能流出鲜血的正常组织并行筋膜切开减压。对于限于某一筋膜的感染,应切除该筋膜腔内的所有肌群。若整个患肢已广泛地感染,应果断截肢。术中应用大量双氧水冲洗伤口并湿敷。清创后若感染仍无法控制,应再次清创。 2、对疑似病人做好病原菌送检及培养。 3、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剂量宜大,每日用量可达1000-2000万单位,同时给予克林霉素等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生长。
4、高压氧治法。 5、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多次输血,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营养支持和止痛、镇静、退热等对症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