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活动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新媒体联盟
工具箱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流行病学与科研论文
›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
【转帖】“五段互动式”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动起来 ...
公告区
+ 发布
系统消息:
SIFIC正在收录全网微信公众号,快来参与吧!还可以加入“新媒体联盟”哦。
03-21 08:09
高山雪莲W
:
2025年2月份优秀回帖
03-17 08:04
高山雪莲W
:
2025年2月份优秀主题贴
03-17 08:03
系统消息:
SIFIC辩论赛奖励机制
03-06 08:48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896
|
回复:
11
[原创]
【转帖】“五段互动式”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动起来
火..
[复制链接]
icchina
icchina
当前离线
积分
13874
发表于 2012-6-29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深圳市宝安区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实践探索
变接受式培训为参与式培训
传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一般是专家台上讲,教师台下听,这是一种接受式培训,参训教师被动学习,参与程度不高,只能适合于传递性的知识、理论观念、教育信息等方面的培训。在培训中,接受式培训虽然也是一种重要的培训模式,但考虑到中小学教育的实践性质,参与式培训事实上更具有实效性,也更容易为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参与式培训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在内容上,它倡导将培训和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搭建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融合、互通的平台;在形式上,注重教师的参与和表现,避免教师在培训完后产生“隔岸观火”、“隔靴搔痒”的困境,是一种开放式的培训。
基于对上述两种培训方式的思考,深圳市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在培训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了一种新型的区域教师培训模式——“五段互动式”培训模式。该模式分为“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究反思”五个环节与阶段。其主导思想是要由过去的以接受式培训为主转到以参与式培训为主上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推进教师培训的优质化、高效化。这种模式强调培训者与参训教师、参训教师与参训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参训教师参与各项培训活动,发挥参训教师的主体性,使参训教师在参与中感受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教育信念,又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
评分
参与人数
1
威望
+3
收起
理由
风雨同舟
+ 3
互动式培训。值得推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cchina
icchina
当前离线
积分
13874
楼主
|
发表于 2012-6-29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全体参训教师都动起来
“五段互动式”培训模式的基本思路大致可以表述为:思想引领——实践研修——形成教师个人教育信念和行为。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在具体设计培训模式时,在内容上,既有理论的冲击,也有实践的观照,还有教师个人的研究反思;在形式上,让全部参与者都“动起来”,在多个环节都增加了专家与教师、授课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辩论,真正实现了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的转换和内化。
主题讲座。由教育专家或学科专家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实际,选择一个教育教学主题,讲授有关的理论观点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帮助教师用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从目的来看,主题讲座作为“五段互动式”培训中的专业引领部分,其作用主要是针对目前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理论引领。因此,主题讲座的目的是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寻找理论依据,用理论指导行动。从对象上来看,讲座的听众是一线教师,都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因此,选择讲座内容应该是贴近实际,较为具体的问题。如果选题过于抽象宽泛,讲座者很容易漫无边际,使参训者云里雾里,甚至感觉讲座者有卖弄之嫌,其效果大打折扣。
课例实践。根据专家专题讲座的主要思想和核心理论,组织课程培训团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选拔一位全区优秀的青年教师现场授课,通过授课把专家的专题讲座内化为实际操作层面的课堂教学,是原生态的、本真的教学。这一阶段的基本思路是,利用青年教师所在学校学科组和课程培训团队的力量,围绕培训专题的理念,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这样既体现个人风格,又体现学校教研水平与课程团队的实力,更体现培训专题的理念,实现四者融合,为参训者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
辩课互动。参训教师围绕专家的主题讲座,结合青年教师的课例,
正反双方各选四位辩手,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正反双方从不同角度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寻找课堂教学的真谛,使教师对专家讲座的理念,怎样围绕主题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清晰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
辩课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又与说课、评课有本质的不同。说课、评课是上课老师与听课老师各说各话,互相没有交流与碰撞,很难产生共鸣。而辩课的核心是“辩”,是一种以课堂实践为“靶子”的辩论式评课,它强调民主、对话、参与,注重独立思考,鼓励思想碰撞。辩课就其价值和意义而言,一是完善提高,二是深度挖掘。即明晰不同教学策略的不同效果,厘清认识上的差异,改善教育行为,从而更有效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辩课首先要避免“你输我赢”的意识,不能为辩而辩,而是利用辩论这一束阳光,照亮思维的盲区,照亮我们思维的死角,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敞亮。其次,辩论的结果不能留下一锅“糊粥”。辩论双方据理力争,但不一定就非“对立”着辩不可,而更应该是“趋同”地辩,真正实现越辩越明了,越辩越富科学性、艺术性。辩完之后,应该是大家都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提高。这种提高,或许是努力改良这一节课的教学流程,以提高教学效率;或许是不断改良一种理念在教学中的实践操作,使之更有效地得以实施与推广;或者改良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技艺,促其更快更好地成长、成熟,等等。
点评提升。由名师现场对课堂教学行为与辩课情况进行归纳、评价、提升,进行适时的专业引领,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看法,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使教师更好地领会理论的精髓,掌握课堂教学的艺术。
由于在辩课前安排了正反两方,容易形成哪一方辩手水平高,哪一方就占上风,而不是谁的观点正确谁占上风的错觉。此时,应由一位既有理论权威又有实践经验、能让教师信服的名师,或几位能力较强的人达成共识并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后推举的代表发言,及时地根据专家讲座理念、听课与辩课感受,现场对课堂教学行为与辩课情况进行归纳、评价、提升,进行适时的专业引领,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就会使受训教师更进一步地领会专家讲座精髓,更有效地吸取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可借鉴的好经验、好方法,更有利于把培训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进行更有意义的反思与建构。如此,受训教师方向明,目标清,培训效益更大。
研修反思。由参训学员结合现场学习,归纳收获和启发,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将培训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研修反思包括撰写研修日志和受训后的微格演课两个内容。研修日志的内容可以针对主题讲座、新秀授课、同行互辩、专家点评等任何一个环节,可以是感悟,也可以是反思。撰写的原则是:(1)一事一得。要主题集中、有针对性地描述某一个故事。(2)夹叙夹议。在写作手法上,通常边叙述故事情节,边渗透一些对细节的感悟。(3)注重细节。尽量选取能引起同行共鸣、难以操控、意蕴深刻、值得反思的细节。撰写研修日志是让教师思考“为什么”,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而微格演课则让教师检验“我是否可以”,努力实现预期。微格演课的要求是:(1)演课和说课要有机结合。(2)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忠实记录,除摄像机全程录像外,每位听课者都要认真记录,以便在评课时能有的放矢。(3)学科组和教研组成员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实现同伴互助。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icchina
icchina
当前离线
积分
13874
楼主
|
发表于 2012-6-29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五段互动式”培训由过去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培训进入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由过去的“台上讲台下听”的纯理论式培训转到“台上台下互动研讨”的开放式培训,将培训与教学紧密结合,有理论指导,有课堂示范,有教学研讨,克服传统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较好地实现学用结合的培训目的。在这个模式中,互动环节的增加,起到了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提升受训教师参与积极性的作用。在情感与理性、常识与偏见、技巧与常态、理念与课例之间,实现智慧碰撞、思想砥砺、观念融合,既加深了对专题、课例的理解与认识,又发挥其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潜能,提高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分析能力。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主任)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icchina
icchina
当前离线
积分
13874
楼主
|
发表于 2012-6-29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
中小学教师培训”,与感控人员的培训,有类似之处,不少
是值得借鉴的。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icchina
icchina
当前离线
积分
13874
楼主
|
发表于 2012-6-29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处方点评互动式培训
2010-12-17 10:54:38 来源: 医教科研处 作者:医教科研处
2010年12月14日下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十七楼会议室,由西院一病区苗青主任及呼吸科吴桦副主任医师分别作了题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的互动式学术报告。陕西省人民医院各级医师和临床药师约100余人聆听了报告。 这是陕西省人民医院自规范执行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以来,为促进合理用药持续改进所举行的第九次培训会。
苗青主任医师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机制、作用及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不良反应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特点及临床应用和相关国内外最新研究做了介绍,并结合她的临床工作经验详细讲解临床中对于抗生素应用的决策判断等问题。报告后苗青主任和**副院长与各级医师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与精彩的互动。烧伤整形医学美容科范荣辉大夫提出了烧伤整形医学美容科临床中,经常应用抗生素局部冲洗烧伤创面的问题;苗青主任医师肯定地指出,抗生素的局部应用,表面上可以使创面局部抗生素浓度增高,但很快会产生耐药性,这是我们临床抗菌素应用中禁忌的,如泌尿外科曾使用抗生素冲洗膀胱等。王院长在互动中指出,抗生素局部应用容易导致病人过敏反应发生,过去有人用青霉素药液点眼而导致过敏性休克致死的严重案例,使大家对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又有了立体清晰地认识。同时王院长强调,抗生素的应用第一原则是正确的疾病诊断,其次才是在诊断下考虑临床细菌流行谱,再次才是选择抗菌素类别,经验性应用抗生素的同时,送检微生物标本,培养结果汇报后进行抗生素的调整。
吴桦副主任医师的报告中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类、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并且在会后的互动讨论环节中,着重讲述了临床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家更为关心的非炎性应用问题,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可以应用于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间质性肺炎及胸膜疾病、逆转白血病耐药基因等,且已取得了公认的临床效果。互动中大家还讨论了临床常发生的支原体、衣原体肺炎问题,吴桦副主任医师认为,检验医学目前对于支原体、衣原体检测的假阳性比例过高,还望大家在临床过程中结合病人症状体征加以甄别,以免抗菌素乱用。
此次学术活动是陕西省人民医院首次采用了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了学习和培训,内容丰富,交流深刻,参会人员受益匪浅,更正或澄清了多年临床的错误概念,停止了我们多年“以讹传讹”的不良习惯。此次互动形式讲座,形式灵活、教学相长,台上台下轻松中增长了知识和经验,将推动陕西省人民医院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健康前行。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石磊--wxmsl
石磊--wxmsl
当前离线
积分
14836
发表于 2012-6-29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方式至少会带来互动,可以加深记忆。期待亲临现场听课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火
星火
当前离线
积分
24498
发表于 2012-6-29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病学班,教授采用了“五段互动式”培训模式,效果很好。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汲水姑娘
汲水姑娘
当前离线
积分
1349
发表于 2012-6-29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互动”式培训,易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培训气氛活跃,使培训老师、培训人员思维扩展。年会听了索瑶老师的分散式小范围培训,回来在各科室做耐药菌培训,科室培训学习过程中,采用提问,探讨等方法,学习效果很不错。我觉得这也算是“互动”,效果很好,大家很轻松,而且大家有了一种亲近的感觉,科室检查对我们院感排斥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
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风雨同舟
+ 2
+ 2
实践检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依依
依依
当前离线
积分
14128
发表于 2012-6-29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培训方式,这样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没有真功夫,恐怕难以应对。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阡陌
阡陌
当前离线
积分
5401
打卡等级:常驻代表
打卡总奖励:332
最近打卡:2025-04-03 09:43:42
发表于 2012-6-29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传的资料非常受启发,互动交流很好的用于培训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经常感觉自己的课件缺少东西原来缺少互动这个关键环节。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男丁格尔
男丁格尔
当前离线
积分
8335
发表于 2012-6-29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问题为基础,启发式互动教学,对于学员本身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以及评价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对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知识储备、现场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确实值得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借鉴学习。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月光依旧
月光依旧
当前离线
积分
8400
发表于 2012-7-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差距很大。好好学习!感谢教授!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常见传染病诊疗与防控
管理经验分享
HIV、HBV和HCV等血源性疾病
医疗废物/污水
Copyright © 2007-2025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sific2007@163.com QQ:2420400092(小小牧童)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