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汇报咏叹调》刺痛套话软肋 讽刺入木三分http://www.show160.com/xiaopin/6268.htm
春节晚会上,小品《汇报咏叹调》令人捧腹,也令人深思。一办公室主任因个人爱好去听了男高音讲座而溜会(解决饲料质量会议),而第二天公司经理要听取会议精神的汇报,这位办公室主任情急之下,竟急中生智地概括了要提高认识、强化意识等五条精神。然而这位主任在汇报过程中的异常神情和举动,使经理察觉了其溜会的事,而当经理打电话到另一与会者了解会议情况时,却发觉办公室主任汇报的那五条一点不错。更为滑稽的是,在接下来召开的“消灭蟑螂”的电话会议中,领导的讲话居然还是这五条。 这很容易使人想起去年9月份“首届世界大城市高层论坛”上的尴尬一幕——中国市长发言时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往往“大说特说自己的城市如何这样、如何那样,都是在国内不同的会议场合重复的那一套东西。”结果是,“乍一听,发言内容很多,可是,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不多。”前不久,广东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工作报告》要少点“进一步”,为何?因为其中一共用了36个“进一步”!(分别见《中国青年报》2004.9.29、2005.1.29)这些都说明,眼下一些领导的讲话不仅在内容和布局结构上,而且在语汇上都陷入了严重的程式化怪圈。 程式化讲话,其实就是套话,空话,就是错也不错、用也没用的“正确的废话”。这类讲话的泛滥,原因有这样几点:其一、会议太多太滥,领导讲话往往要赶场子,没有时间调研和思考,加之有话要讲,无话也要讲,熟悉的要讲,不熟悉的也要讲,只好照着秘书起草好的稿子照本宣科,应付一下了事;二是思维的惰化、僵化,一些领导者平时忙于迎来送往,陷于文山会海,很少有时间或花时间去“充电”,去思考,新信息、新知识、新观点知之不多,讲起话来也就只能是“陈芝麻,烂谷子”,套话连篇、言之无物;三是官场文化的影响,从古到今,官场文化都崇尚四平八稳,圆滑老到,讲话自然也要追求稳妥保险,习惯于照传照搬,人云亦云,久而久之,便丧失了独特的个性和鲜活的思想,讲起话来也就陈陈相因,了无新意,张市长这么讲,李市长也是这么讲,这个会议这么讲,那个会议也是这么讲,形成了固定程式的 “讲话八股”。如此一来,未开会者也能把会议精神猜得差不多,这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开会的目的在于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因此领导讲话必须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而程式化的讲话,则使会议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成了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温床。不仅老百姓对这种会议越来越反感,就是与会者也是心中生厌。为何一些地方一喊开会,人们就感到头疼;为何会场上常有人或交头接耳,谈兴颇浓,或昏昏欲睡,呵欠连天,或进进出出,乃至溜之大吉;为何很多会议一开再开,效果不佳,陷入“开会就是落实,落实还靠开会”的怪圈?这些都与程式性讲话大有关系。 《汇报咏叹调》对程式化讲话的讽刺可说是辛辣的,也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未去参加会议的人竟然能够把会议精神概括得丝毫不差,那么这样的会开与不开究竟有什么区别,到底能产生什么作用呢?愿各级领导者们能够从捧腹一笑中悟出套话之弊,切实改进文风和会风,多讲些切实而有用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