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朽 于 2012-6-24 20:13 编辑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998
“到2015年每天要6万-7万人献血才能避免血荒”: ——专访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蒋昕捷
最后更新:2012-06-14 17:54:28 大我国大陆2011年人口献血率只有9‰。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国家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的水平,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
近年来,地方政府对血站发展普遍投入不足,部分血站特别是基层血站仍停滞在十年前国债项目建设的水平上。
13亿人的大国,自愿无偿献血人次仅有1232万。
这是中国的献血现状。
2010年与2009年相比,中国采血量增长7%,手术人次却增长18%。
这是中国缺血现状。
比缺血更为严峻的,是公众对现行采供血体制的质疑和误解正在加剧,这对于无偿献血这一公益事业的伤害不亚于“郭美美事件”。
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到来之际,分管血液管理工作的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详解当前供血紧张的现状和成因。
“预计到2015年,我们的年采血量要达到6000吨以上才能够满足临床服务的需求。这意味着,每天得有6万-7万人伸出自己的胳膊。”郭燕红说,“希望人们能献出可再生的血,去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
南方周末:血荒是从何时开始的?
郭燕红:2011年全国采血总量为4164吨,比2010年增长了5.2%。尽管如此,自2010年末起,一些城市开始出现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个别地方呈现常态化趋势。尤其是北京等医疗资源集中的大城市,供血紧张的情况较为突出。
南方周末:造成血液供应紧张的原因包括哪些?
郭燕红:首先是献血量增速赶不上临床用血量的增长。随着医改的日益深化,医疗服务呈现“井喷”趋势,肝移植等用血量较大的手术广泛开展。
举个例子,仅救治一位类似“最美女教师”这样的急救病人,临床备血量就超过1万毫升,相当于近50人次的献血量。因此尽管近年来供血量持续增长,但仍无法完全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2010年与2009年相比,中国年手术人次增长18%,而采血量仅增长7%。
此外,我国无偿献血的基础比较薄弱。最新统计的结果显示,我国大陆2011年人口献血率只有9‰。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国家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的水平,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目前,香港和澳门的人口献血率分别为30‰和23‰,高收入国家为45.4‰。
南方周末:“汶川地震”“7·23动车事故”等突发事件表明,中国人并不缺乏无偿献血的热情和公益心,那么,献血率为什么还是上不去?
郭燕红:血液的唯一来源是人体,并要在有效期内储存,采供血工作每天都要从“零”开始,周而复始,因此,血液供应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和长期支持。随着献血法的颁布实施,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参与无偿献血。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尚未形成无偿献血的良好社会氛围,部分群众甚至仍存在“献血有害健康”的认识误区。此外,个别特殊事件造成的消极舆论也误导了群众。
南方周末:为何血站服务水平和透明度与公众的预期一直有较大差距?
郭燕红:我的一些同事和朋友也经常参与无偿献血,他们对采血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提出过意见。
“十五”期间,国家曾通过发放22.5亿元国债,以加强中西部血站的能力建设基础。但随着临床用血需求快速增长,部分基层血站设备设施和人员配置条件均无法满足需要,有些仍停滞在十年前国债项目建设的水平上。尤其是献血屋的建设、采血车的配置和工作人员的配备成为制约血站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此外,血站对献血者的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血站信息公开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
南方周末:互助献血和自体输血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破解血荒的抓手,一些地区甚至要求医院引导家属互助献血的比例要达到用血量的20%以上。作为主管部门是否认同这一判断?
郭燕红:前段时间有一位女孩向我求助,由于血液紧张,医院和血站要求她献出一定量的血,方能为她的父亲提供治疗用血。
目前,由于沟通和宣传解释不到位,部分患者及家属对互助献血工作产生误解。按照献血法,亲友互助献血是血液供应紧张时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既不是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也不是对患者及家属的硬性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规范互助献血工作。
自体输血是指采集患者血液并随后再回输给患者的技术,它可以避免一些和供血者或同种异体血相关的免疫和疾病传播,但存在一定的适用范围。推动自体输血的主要难点一是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成本高,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将自体输血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二是社会公众对自体输血的接受程度较低。
南方周末:近年来,关于修改献血法的呼声不断,当前是否考虑将其纳入议事日程?
郭燕红:最新的消息是,献血法的修订已经纳入国务院立法计划。当下更为紧迫的是推动建立与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
应对供血紧张主要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首先要强化地方政府落实献血法赋予的领导责任,加强无偿献血宣传,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科学规划无偿献血服务网络体系,确保无偿献血能力与当地医疗服务增长相适应,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此外,卫生部已于2012年6月12日公布了新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推进临床合理用血。 |